致血浓于水的满族同胞:满汉民族大团结的前提和底线
在围绕满清历史褒贬争论的过程中,我们随时可以看见“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大帽子横飞。批判满清的,有人说是伤害满族人民感情,是大汉主义思想,是破坏民族大团结;褒奖满清的,有人说是伤害汉族人民感情,是满清复辟思想,是破坏民族大团结。一个史实真实与否,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民族大团结局面的破灭,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毁灭性的伤害。这就是说,当前弄清谁在破坏民族大团结,如何避免和限制这场争论对民族大团结局面的继续伤害,远比满清历史褒贬争论本身更为重要。
从攻讦双方来看,都在拼命钻故纸堆,想证明对方所说的历史是谎言,从而证明对方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别有用心。但是,这种行为无异缘木求鱼。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只需要弄清我们的民族大团结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那么谁在伤害这个基础,谁就无疑是在破坏民族大团结,这是勿庸置疑的。
汉满民族大团结说法始于近代,巩固于新中国。汉满民族大团结的成型标志无疑是五十年代DZY的一通知一指示,一通知是在正式文字材料中禁用“满清”提法的通知,一指示是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应将满族群众与腐朽满清政权区别对待的指示。不难看出,这一通知一指示的核心精神就是,将满族同胞与腐朽满清政权划清界线。
每一个中华民族大团结政策的真正拥护者,都不难理解这一核心精神对汉满民族团结的重大促进意义。对于满族同胞而言,使他们彻底卸下了历史的包袱,不再承受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历史仇恨,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对于汉族同胞而言,也使他们承受满清政府数百年摧残和奴役的痛苦有了了结,使他们反抗奴役压迫所做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得到了肯定。对于满汉两族团结而言,这是他们放下历史仇恨,着眼未来,共同建设大家庭的最佳选择。所以说,将满族同胞与满清政权划清界线,这是满汉团结的前提和底线,也是对一切企图破坏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败类的试金石。
满清的历史,它的民族意义,它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它的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所有企图玩弄它于鼓掌之上的人,其实都是在揭开民族仇恨的伤疤,打开民族内斗的潘都拉盒子,包括阎崇年这种该闭门忏悔的包衣老狗,不管它的初衷是什么,它的实际作为已经在动摇满汉团结的基础和前提,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满清的历史再怎么美化,对于满族同胞而言最多是多了一种心理上可以炫耀的优越感;而对于很多汉族而言,却是刻在血脉中的家仇族恨。作为一个客家廖姓旁支的后人,我知道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满族同胞如果不能理解这种感情,就想想二战后的日本,它对侵华的任何美化,会不会刺激你仇恨的神经。
作为一个真正拥护民族团结的满族同胞,更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将满族同胞和满清政权区别对待,是DZY民族政策的英明,是对满族同胞的爱护。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才成功平息了满清腐朽统治带来的民族仇恨,有效纠正了满清倒台以来敌视、仇视和歧视满族的错误;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满族和汉族才会放下成见真正融为一家。而真正破坏民族大团结的人,正是那些千方百计破坏这一基础和前提的人,正是那些贩卖“满清就是满族,满清是满族精神支柱,放弃满清就会让满族一无所有”类似言论的人,正是那些颠倒黑白企图将批判满清歪曲到攻击满族的人,正是那些企图将满族人民捆绑上满清腐朽战车的人。而这一战车如果成功启动,注定会在人民对满清的仇恨中毁灭,也注定会给满族、汉族、中华民族所有同胞带来巨大伤害。
虽然事隔数百年,满清的历史离现在仍不太远,相信很多汉族同胞和我的家族一样,他们的民族情感和家族记忆中,还留存着对满清政权带来的耻辱和伤痛的仇恨。但在民族大团结“将满族同胞与满清政权区别对待”的前提和基础下,他们很多也和我一样并未将对满清政权的仇恨转移到当代满族同胞身上,仍视满族同胞为血脉亲兄弟,共同为侯宝林先生的相声欢笑,共同为郎平的辉煌而骄傲。但这种理智并不意味着遗忘,一旦满清旗帜再现必然会掀起仇恨的汪洋。而那些破坏民族大业决心继承满清鬼王辉煌的东西,提醒你们一句,同时也应做好承受满清鬼王所欠下家仇族恨的心理准备。
最后,我想说,我血浓于水的满族同胞,如果你真心拥护中华民族团结的大局,那么请你扪心自问,你是否在用你们的言行,自觉地维护“将满族同胞与腐朽满清政权划清界线”这一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底线。让我们携手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