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临床以肌肤浮肿,尿量减少或尿色茶红为特征。常发生于3~8岁儿童,现代医学所谓的肾炎、肾病,多属水肿范畴。阳水起病急,病程短,多因外感风邪,或湿热疮毒内犯等导致水液潴遏,流溢肌肤。阴水起病一般较为缓慢,多由阳水迁延日久,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使脾肺气虚或脾肾两虚所致。

风水相搏 浮肿大多从眼睑开始,继而四肢、全身,肤色光亮,按之凹陷但容易恢复,小便少,伴有恶风、发热咳嗽,或咽痛、乳蛾红肿等。治宜疏风利水。

(1)赤小豆50克,麻黄3~5克,连翘15克。

用法:将上述3味中药共放锅内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每日1次,趁温1次服完,连服数剂。本方主要用于水肿初起同时伴有发热恶风等症者,服后即盖衣被发汗,能加速水肿消除。本方适用于阳水。

(2)粳米30克,葱白7根。

用法:煮米成粥,临熟加葱白,不拘时食,食后覆被得微汗。本方适用于风水相搏。

(3)益母草3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风水。

(4)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配杏仁、桑白皮、车前子,生姜、大枣,甘草。

表寒重加防风、荆芥、桂枝;表热重加金银花、浮萍;尿少、水肿甚者,加泽泻、茯苓、猪苓;尿血加白茅根、大蓟、小蓟;咽痛、咳嗽,加、牛蒡子、蝉蜕。若头痛目眩,去麻黄,加浮萍、钩藤、菊花、决明。

湿热蕴结 浮肿以下肢为重,小便黄赤短少,腹胀乏力,大便稀溏。治当清热利湿。

(1)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陈皮。

高热口渴加生石膏、知母;大便干结加大黄;皮肤疮毒加苦参、白鲜皮;小便灼热短黄加黄柏、车前子;尿血加大蓟、小蓟,并服琥珀粉。

肺脾气虚 浮肿不著或不浮肿,面色少华或苍白,神疲气倦,易出汗,易感冒。治宜健脾益气。

(1)党参5克,白术5克,茯苓6克,生山药15克,陈皮4.5克,灸甘草3克。

用法:先将上药煎煮,去渣,加黑豆汁60克,煮沸服用,每日2次。

(2)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莲子,薏仁、茯苓,砂仁,防风,黄芪、白术,甘草,陈皮。

镜下血尿加益母草、丹皮;水肿明显,去山药、莲子、砂仁,加桑白皮、泽泻、大腹皮、车前子。

脾肾两虚 面色白,浮肿明显,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难起,小便不利。偏于脾阳虚者,脘闷腹胀,神倦肢冷,大便溏薄;偏于肾阳虚者,腰酸畏寒,尿清而频。治以温中健脾,暖肾助阳,行气利水。

(1)熟附子6克,茯苓9克,白术6克,生姜3片。

用法:先煎附子1小时半,再入后3药煎,去渣,分2次服。

(2)真武汤:附子、补骨脂,白术、茯苓,白芍、生姜。

偏于脾阳虚者,加苍术、党参、干姜;偏于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肉桂温肾壮阳;神疲气短乏力,加党参、黄芪;水肿较甚,尿少,加猪苓、泽泻、大腹皮、桂枝;久病夹瘀,加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