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

哮喘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特征。常在幼儿期发病,多发于秋冬二季。有类于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

热喘 咳喘哮鸣,痰稠色黄,胸闷膈满,声高息涌,伴发热,便干尿赤。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1)地龙若干。

用法:烘干研粉,每日3次,每次1~3克,饭前吞服,连用3天。

(2)地龙10克,杏仁3克,桃仁3克。

用法:水煎服。

(3)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生石膏,杏仁、葶苈子、桑白皮,苏子,生甘草。

喘急者加地龙、胆南星;痰多者,加天竺黄、竹沥;热重者加虎杖、栀子;便秘者,加全瓜蒌、大黄。

用法:水煎服。

寒喘 气促哮鸣,痰稀白沫,形寒无汗,四肢不温,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1)麻绒3克,杏仁6克,甘草3克,桔梗8克,陈皮3克,前胡5克。

用法:水煎服。

(2)吴茱萸10克。

用法:将上药研为极细末,用好醋调和成稠粥状,敷于双足涌泉穴(可敷至整个足心),外用棉布包好,48小时除掉。

(3)生石膏5克,白果仁5克,炙麻黄3克,炒杏仁5克,罂粟壳4.5克。

用法:水煎服。

(4)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白芍药、五味子。

咳甚加紫菀、款冬花;哮吼甚加地龙、僵蚕;气逆者,加代赭石降气;便秘者,加全瓜蒌。

用法:水煎服。

外寒内热

恶寒发热,鼻塞喷嚏,流清涕,咯痰粘稠色黄,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滑数。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麻黄、桂枝、生姜,生石膏,生甘草,白芍、五味子。

热重者,加黄芩、鱼腥草;咳喘哮吼甚者,加射干、桑白皮;痰热明显者,加地龙、僵蚕。

缓解期 久喘导致脾肺气虚,咳嗽痰多,面黄少华,自汗畏冷,食少脘闷,倦怠多嚏,动则气短,大便不实。严重者可见肾虚不纳,声低脚弱,动则心悸气促。治宜健脾补肺,益肾固本。

1.肺脾气虚

气短多汗,咳嗽无力,常见感冒,神疲乏力,形瘦纳差,面色苍白,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软。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1)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人参、五味子,茯苓、白术,黄芪、防风,百部、橘红。

汗出甚加煅龙骨、煅牡蛎;痰多加半夏、天竺黄;纳谷不香加神曲、谷芽;腹胀加木香、.枳壳;便溏加山药、扁豆。

(2)百合50克,杏仁10克,白米50克。

用法:同煮粥,一次或分次服下。

2.脾肾阳虚

面色光白,形寒肢冷,脚软无力,动则气短心悸,腹胀纳差,大便溏泻,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淮山药、茯苓,胡桃肉、五味子、白果。

虚喘明显加蛤蚧、冬虫夏草;咳甚加款冬花、紫菀。

3.肺肾阴虚

面色潮红,咳嗽时作,甚而咯血,夜间盗汗,消瘦气短,手足心热,夜尿多,舌红苔花剥,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方药:麦味地黄丸加减:麦门冬、百合,五味子,熟地黄、枸杞子、山药,丹皮。

盗汗甚加知母、黄柏;夜间呛咳加百部、北沙参;咯痰带血加阿胶、白芍;潮热加青蒿。

护理

1.居室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要和暖,夏季要凉爽通风。避免接触特殊气味。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进生冷油腻、辛辣酸甜以及海鲜鱼虾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诱发哮喘。

3.注意心率、脉象变化,防止哮喘大发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