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編寫心得
1. 淺論相聲
什麼是相聲?
說來有趣,相聲這玩意從來就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且不論他的歷史到底該往前追溯多久,又該追溯為什麼形式的過去型態,至少我們大家都有個共識──相聲就是令人發噱的話語,無論對話又或者獨白。
相信大家的幽默感都不會偏差到哪裡去,將一些你認為有趣的事情改編成台詞串接起來,那就是最基本的相聲劇本,其實不難。真正困難的地方在於,要怎麼將這些有趣的內容有秩序的、易理解的展現出來;往往我們覺得一段對話十分的有趣,但是事後再重新回味卻又覺得只是一些無聊的蠢事,又或者難以用口頭闡述的方式將那份趣味重現,這些都是不合格的選題方式。
那麼,想要寫一份相聲有沒有什麼要訣呢?是有的。
2. STP
行銷學上講求STP的定位,意思是“目標消費客群”,而在寫相聲上也能夠使用這一套。
我想大家應該知道,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被所有人接受,相聲也是如此,更何況會來觀賞表演的人總是有某個範疇存在,所以在編寫相聲前就得先考慮:到底有哪些人會來看表演?
我們不需要像行銷學那樣真的對各種客源進行分析,只是簡單的做出歸類就足矣。比如:如果在學校大禮堂進行新生之夜的表演,那麼台下的觀眾就以大學新鮮人為主,高中剛畢業的他們對關於學校的話題比較能夠理解;如果我們在某個城市廣場或文化中心戶外舞台進行表演,那麼會來看表演的人大多是社會人士,對於時事會比較有共鳴;如果是在西門町、火車站前等等流行文化匯流之處,那麼觀眾就以往來的年輕人為主,網路話題或許是不錯的切入點。
認清觀眾定位是個很重要的步驟,因為不同層面的觀眾心中的共鳴點也不同,若是拿出錯誤的主題或內容卻得不到觀眾的共鳴,那就是個失敗的無聊表演。要雅要俗,內容能夠探討或觸及深入到什麼程度,這些都與觀眾的族群有關,太過淺薄令人覺得低俗,太過深入又難以理解,箇中的度就需要編寫人自行把握。
3. 訂定主題
當你明白觀眾是些什麼樣的人時,就可以根據觀眾類型決定主題。投其所好,挑選出他們會有興趣的主題,又或者能夠理解的內容,把握好他們能夠接受的深入探討程度。
以新生之夜為例。參加新生之夜的觀眾們大都是大一新生,才剛成為大學生或許不滿一個月的他們正是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又對高中過往充滿懷念的時候,因此這兩類主題最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也能夠理解大多數的樂趣所在;或許當中有些重考生、轉系生,以及坐在最前排的師長們,但是他們的所占比例實在太小,訂定主題的時候無須顧忌──不、還是顧忌一下師長吧,如果是翹課要訣或抄作業訣竅之類的、腥羶色的主題、又或者明白挑釁師長調戲師長等等,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的題材還是別碰為妙,畢竟與師長作對苦的還是自己。
4. 決定表演形式
相聲的表演形式相當的多,單口、對口、多口、雙簧、漫才、落語、脫口秀、棟篤笑……是的,我將那些形式上相近但是名義上並不是相聲的表演也網羅進來了。
前文也提及,相聲這玩意從來就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沒有人說你一定要穿著長袍馬褂、拎著摺扇、捲著舌頭念京片子才叫相聲,那只是相聲這門藝術成熟時最受廣泛的形象,並不是定死的;你可以將節奏加快、篇幅縮短、題材更貼近生活,作成類似於漫才這樣的形式,也沒人說那不是相聲。而事實上,像新生之夜那樣只有十分鐘的表演,類似於漫才的表演形式反而更適合。
在決定表演形式時,有幾點要考慮進去:表演條件、表演人、編寫人。
先說表演條件,舞台位置、大小、觀眾人數、時間長短、表演道具的取得等等,這些會影響到表演的條件同時也應該影響劇本內容與表演形式,表演者的走位、動作等等都需要考慮其中。當然,如果你並不是專門為了某場表演而寫的話,這項的影響就沒這麼大,取而代之的是你需要考慮到的方面也就更多,不然可能會出現某個好劇本卻無法在某些場合表演的情形。
然後是表演人,每個人適合的表演方式都不同,有些人光是站在人前就會緊張,但是用錄影的形式卻如魚得水;有些人一個人上台演講會結結巴巴,但與人一搭一唱卻能揮灑自如。當然也可以是根據劇本內容而挑選演員,但如果在編寫的時候就能為已經挑選好的演員設計一些動作或台詞,讓演員能夠毫無負擔的本色演出,那是再好不過的──當然,這也挺有難度。
最後是編寫人,每個人擅長的題材與形式都不相同,有些人只能夠寫一個人的台詞,卻無法安排對話的錯落有致;有些人擅長藉由對話營造氣氛,卻難以套用在單人的訴說上。所以,除非是為了磨練自己的能力,否則還是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比較好,免得事倍功半。
5. 決定文本類型
相聲是語言的藝術,而無論是單人訴說還是多人對話,大體上能夠分成兩類:故事類,與理論類。
故事類算是最多的,視用哏的不同又有不一樣的展現形式,有的是直接虛構一個有趣的故事,有的是利用某些主題名詞的串聯編寫故事,有個則是將幾個小故事有主題的串連起來,不一而足,端看你所選擇的主題適合哪一種。當然,你也可以弄出新的類型。
理論類則大多屬於歪理,一本正經的詮釋某個荒誕的理論,將其套用在虛構出來的故事上面,又或者與人辯駁。重要的是,當你在編寫這份理論時最好能產生「我差點就真的相信了」這樣的錯覺,如此一來這份理論就越發的正經,越發的荒誕可笑。
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怎麼將這份“練肖話”的效果做到最大。
6. 用哏
在相聲的術語中,「哏」(讀音為ㄍㄣˊ)的意思我們可以理解為笑點。相聲可以說是由大量的哏所支撐起來的,之所以有趣也是因為那些哏,而不是你編出來的故事或虛構的歪理。
將主題決定大綱草擬完成後,就要將哏填充進去,讓徒具骨架的劇本變得豐滿起來。但是在挑選哏的時候還是有幾點要注意:主題、規模、合時宜。
用在劇本中的哏最好能夠與主題有關,最好能夠達到呼應或共鳴,否則內容容易顯得凌亂淺薄。合時宜則是要根據觀眾與場地,挑選適合的、能夠引起興趣與共鳴的哏,並且規避掉最好別講出口的內容。
至於規模,卻是初寫者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前文提及,有時候我們聊天的內容當下覺得挺有趣,但是事後轉述或試圖重現時,那份趣味卻減少了許多、乃至於消失不見;在我看來,這都屬於規模太小、不足以放入相聲劇本中。比如小女孩家的閨蜜笑言,雖然說起來也有趣,但是拿來當眾演出卻顯得張力不足,這就會出現一種尷尬的情形:我知道這是笑點,也覺得確實是有趣的,但我卻無法因此而笑出來。
另外,當劇本中在敘述某些荒誕的事情時,新人撰寫者往往因為想像力的限制,而無法將荒誕的程度放到足夠的規模,然而這類型的哏卻更應該突破這份限制的想像力,才能達到突如其來的效果。以旅遊為例,一個新人所想到的荒誕旅遊地點或許是火山口,但是有經驗的人可能已經把目的地丟到外星球或者天堂地獄之類的地方了。
只要有趣,只要能夠順利地講下去,合理性什麼的根本毫無價值啊孩子。
7. 節奏調整
且讓我們稍微回憶一下國高中生物課的內容,當我們一直吃甜的東西,舌頭對於甜味就會變得遲鈍;當我們在廁所待久了,臭味似乎也就不是那麼難以忍受。又或者我們想想物理課的內容?長時間處於繃緊狀態的橡皮筋放鬆之後會產生嚴重的形變無法恢復,這就是所謂的彈性疲乏。
這與相聲又有什麼關係呢?拿來當主題或者哏嗎?
──你要這麼做也可以,但我現在要說的不是這個。
人對於哏、對於笑點是有耐性的,長時間處於發噱的狀況下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情形:要嘛什麼無聊的話都覺得十分可笑,要嘛就覺得這世間好像再也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了。嗯,這話好像說得極端了點,但差不多是這樣的情形,而前者更是少之又少的罕見情形,即便有也多半是因為表演者的個人魅力。
為了不讓觀眾對表演感到麻痺,也為了別讓他們真的搞到腹肌崩壞橫膈膜斷裂,適當的“留白”就是必要的了。如果將觀眾在看一場成熟的相聲表演時、情緒的起伏做成一個曲線圖的話,那麼出現的圖形必然有著明顯的高低起伏,只是不同類型的表演“波長”不同而已。
另外,適當的留白與休息,除了讓觀眾緩和以外,更重要的是還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當觀眾以為要搞笑時,我們卻休息;當觀眾以為是正常的對話時,我們卻忽然拋出了哏,出其不意的突襲才能將哏的價值發揮到最高。
當然,也不能全然只顧著用哏,相聲劇本本身的“劇情推進”也是必要的,否則會產生講了一大串卻滿滿都是廢話的感覺。孫子兵法言「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就是這個道理。
8. 試演
就算真的挑了認為不錯的哏,還是要試演一遍才知道適不適合,腦中模擬也好找人試演也好,總之要將劇本整個跑過一次,順便測量時間──無論在哪裡表演,總是會有表演時間的限制。
不要小看這個過程,當我們在編寫劇本時往往會在某個地方下了太多功夫,雕琢過頭反而破壞了整體的流暢,不整個試跑一遍往往察覺不到。另外,這個劇本與預定的表演者合拍與否也要試演了才能確定。
9. 小結
正如我在前文多次提到的,相聲沒有一個硬性定義,所以你想怎麼表現都是你的自由。我只能將已知的死路挑出來,讓後來者少走幾條彎路;若是每個步驟、什麼情況應該怎麼寫等等都講得一清二楚,那只會是我的複製品,而且失敗率恐怕高得嚇人。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