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校園模擬法庭活動
撰文:楊凱翔老師
撰文:楊凱翔老師
國民法官制度:
《國民法官法》於2020年8月12日公布,並於2023年正式上路。年滿23歲,完成國民義務教育的國民,都有可能被抽選為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一同做在法檯上,共同決定有罪與否,以及刑責嚴重程度。此制度目的在於提升司法透明度,讓判決能反映一般國民的正當法律情感,加深國民對司法的理解與信賴,並讓國民對於犯罪的發生與處遇有更深的認識與理解,進而對公共議題有更深入的討論,實現公民參與的社會。
國民法官校園模擬法庭:
為使國民法官新制深耕校園,並致力於校園推廣法治教育,司法院自108年度起持續辦理國民法官校園推廣計畫,此計畫有模擬法庭以及專題演講兩種活動。其中的校園模擬法庭活動,是由法院提供案例、劇本、道具、法袍,於課堂時間,由具有法律實務工作經驗的職業法官擔任校園活動大使,到校帶領進行模擬審判,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親自體驗審判過程。截至111年12月31日,所舉辦的模擬法庭及專題演講等活動,共計629場次,參與之師生人數達6萬7千餘人。
活動歷程:
本學期初為配合本校人權教育,由社會領域公民科楊凱翔老師、歐陽萱老師向士林地方法院提出申請舉辦校園模擬法庭,於八月份時得知獲選通過,訂於10/26日舉行。
得知獲選通過後,由本校兩位公民老師分工:歐陽萱老師負責刑法、刑事訴訟法、國民法官制度相關知識的複習與補充。楊凱翔老師負責帶領學生進行模擬法庭戲劇的籌畫與排練。
這次參與校園模擬法庭的,是本校高二孝、仁兩班的學生。在高一下學期時,他們已在部訂必修的公民課程中修習過一些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關的知識內容,可說已具有一定程度的先備知識。正式舉辦模擬法庭前的公民課上,歐陽萱老師發下模擬法庭的審前說明書,詳細說明國民參與刑事審判的流程、國民法官的義務與權限,以及與這次審判案件有關的刑事訴訟原則、可能構成的犯罪罪名與相關刑法法條,除了為即將到來的活動作準備,也是在複習並深化高一下學期的公民課程所學。楊凱翔老師則負責組織模擬法庭的劇組成員並指導演練。參與劇組的學生,包含演員與幕後工作人員約23名,他們需負責在活動當天演出法官、國民法官檢察官、被告、辯護人、證人、法警等要角。他們在平日放學後,甚至於周末假日時到校努力排演,務求在活動當天如實呈現法庭審判的肅穆與慎重,以使參與活動的同學們能有深刻的「沉浸式體驗」。除此之外,兩位老師也設計了學習單,幫助學生檢驗自己對國民法官制度的基本知識、實際查詢目前已在國民法官制度下作出的判決,並在活動結束後整理課程中的收穫與想法。
10/26模擬法庭活動正式舉行,本次蒞臨學校的校園大使是士林地方法院的蘇琬能法官,由李俊錡書記官陪同前來。蘇法官先進行簡單的說明,並指示台下沒有負責演出國民法官的同學們分組,成立「影子參審團」後,便正式進入模擬環節。活動進行相當順利,特別是「影子參審團」,在本校之前舉辦過的幾次模擬法庭活動中是從未有過這樣的設計,其讓台下原本只是「旁聽」的同學們有更多針對案件判決進行討論、思辯、發表的機會,是以在判斷有罪與否、罪名與量刑的部分,與蘇法官之間的互動相當熱絡而踴躍,同學們也都表示這個設計讓他們更有參與感,也更能體會法官作出判決的思慮與艱難。
學生回饋與收穫:
肯認模擬法庭使自己更理解國民法官制度的運作。
多數學生在經歷過模擬法庭後,肯認國民法官制度,或更加信任此制度。少部分仍抱持疑慮。
實際透過案例演練與討論,有助於加深理解刑法概念、刑事訴訟原則。
透過同學精湛的演出,如實呈現開庭莊嚴肅穆的氛圍,既驚艷又震撼。
體認司法相關工作人員的辛苦與困難,能作為對未來職涯選擇的參考。
對本次前來的校園大使蘇法官普遍好評。這是首次有女性法官蒞校,法檯上嚴肅、莊重、認真、詢問案情仔細,自帶強大氣場與威嚴。下了法檯與同學的互動知性又親和,完全可做為聖心教育強調”優質女性領導人”的楷模。
本次法官除了台上事先選出的國民法官外,還讓台下同學組成影子國民法官參審團,讓台下旁聽的同學更具參與感。除了經驗判決產生的過程外,也思考如何運用法條、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且能體會到達成公正判決的複雜與困難度。對此同學們普遍抱持肯定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