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與淡江大學及黎明技術學院外籍生文化交流活動
大手牽小手─與淡江大學及黎明技術學院外籍生文化交流活動
聖心女中一直致力於發展國際教育,長期以來藉由有系統的課程增進學生的國際素養,並透過多元之活動提升學生的國際移動力。我們配合教育部「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之推廣,在110年時申請「大手牽小手-我國高中生與大專院校外籍學生交流計畫」。透過此計畫的媒合,我們與鄰近的淡江大學及黎明技術學院合作,由該校外籍學生赴校交流,以「國際視野、在地交流」為主軸,分享國家國情、文化、風土民情,以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我們於四門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課程中增進學生與外籍學生交流互動的機會,藉此豐富國際知識、練習跨文化溝通,並涵養重視多元文化的價值觀。
「英文繪本」─從繪本看世界
舉辦此交流活動時受疫情的影響,學校不開放訪客,因此於活動前一個月臨時調整為線上交流的形式。黎明技術學院的師生十分專業,立刻因應活動形式的轉變調整互動分享的模式。於高一「英語繪本」多元選修課的課堂中,三位外籍同學將繪本內容以動畫形式呈現,並用流利的英文配音與解說。聖心的同學在活動前進行故事背景查詢並擬定問題,在故事分享結束後的問答時間雙方氣氛熱絡。
本校過去的文化交流活動多與日韓及歐美國家的師生互動,對東南亞國家較為陌生,很感謝藉由此活動我們得以第一手認識東南亞文化。兩校同學從民間故事繪本的分享與問答互動中發現我們彼此有許多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相似之處,部分相異之處也讓大家體驗到異國文化精彩多元。而外籍同學親切與落落大方的分享,也成為聖心同學們的學習楷模。雖因疫情的影響無法邀請黎明的師生來校互動交流很是可惜,不過透過辦理此活動,教師與行政團隊也累積了視訊交流模式的經驗值,有助於本校日後推動與國外學校之線上交流活動。
「神遊絲路學歷史」─眾神的 SDGs 論壇
淡江大學於此次活動有15位外籍同學前來聖心交流,因此我們也安排兩個高三多元選修課程共70位學生共同參與,進行久違的實體文化交流活動。此屆高三學生自入學以來就遇到COVID-19疫情,所有文化交流的機會都取消了,感謝此計畫的媒合,讓學生們終於能在畢業前於課程中與外籍學生交流。
此次前來聖心交流的學生都是短期來台交流半年或一年的歐洲學生,我們請外籍同學以國家為單位介紹他們的節慶、傳統習俗與飲食特色。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大家聆聽了九個國家的文化特色,我們很驚奇地發現到,同屬西方文化區的這些歐洲國家,還是有許多差異很大的文化特色。聖心學生仔細記錄筆記,練習聽懂不同腔調的英文,試著歸納文化特色與環境的關係,此過程真的獲益良多。課程的後半部,聖心學生設計不同的臺灣特色關卡讓外籍同學認識與體驗在地文化。學生安排了原住民服飾試穿、小吃品嘗、射擊體驗等。外籍同學展現了高度好奇心,很積極地嘗試各關卡的活動,讓學生也因此感到很有成就感。 外籍同學分享交流心得
試穿原住民服飾與認識原住民文化
「國際教育」─我們想要的未來 SDGs 主題交流
這次大手牽小手的交流活動我們安排高二的三個班級於國際教育校訂必修課程與淡江大學來訪的外籍同學互動。本校國際教育的兩大主軸為多元文化探討與認識國際議題,此交流時程主要配合國際議題探討的內容。淡江大學的外籍同學從政治、經濟、社會與環境之角度分享該國年輕人所關注之SDGs議題,從他們的分享中,大家認知到後疫情時代與烏俄戰爭使歐洲多國面臨到十分具挑戰性的問題,如能源問題、通膨問題、環保問題等。我們對這些問題並不陌生,這也是臺灣以及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透過外籍同學第一手的分享,大家體驗到全球化時代各國脣齒相依的連結,也清楚許多問題需要更多互動、合作才有解決之機會。
本校同學也針對自己有興趣的SDGs議題擬定問題訪問外國同學該國之現況,如性別平權、優質教育、氣候行動都是常被提出的議題。因這是這屆學生於疫情後的第一次的文化交流,難免有些緊張與表達不通順的狀況。不過淡江的外籍同學十分親切大方,很有耐心地聆聽我們同學的提問,並侃侃而談回答問題,如有英文溝通不良之處,也會加以用中文解釋或利用網路查詢以釐清概念。很感謝淡江大學的師生大力支持此次活動,兩次大手牽小手的活動都讓本校同學開拓眼界及練習外語溝通能力,我們兩校也藉此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十分感謝此計畫的媒合,讓學校發展與課程多了許多新契機。
「餐桌上的地理學」─異國美食與聖心的心靈交會
繼六月分與黎明技術學院師生的線上交流後,終於此次「餐桌上的地理學」選修課程終於得以實體舉辦。此堂課程很感謝黎明的同學花了很多時間進行前置作業,於活動前採買食材、處理食材、預先備料,並與我們聯繫確認可使用之烹飪設備。活動當天,馬來西亞同學向大家介紹Batang Buruk這項食物對馬來西亞人的意義,原本主要是穆斯林開齋節必備零食,到了現在華人於農曆過年時也會自製Batang Buruk於全家團圓時一起享用。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外籍同學耐心地教導聖心同學捲餅皮,接下來由馬來西亞同學進行油炸再拌上綠豆粉與糖粉。在臺灣的我們都是第一次品嘗到這種零食,大家都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十分喜愛。
聖心同學也分小組製作米食料理並進行臺灣飲食介紹,另也由對咖啡別有研究的老師介紹臺灣咖啡並現場煮咖啡讓大家品嘗。美食無國界,也是最容易拉近彼此距離的媒介,大家邊品嘗料理邊聊天,這真是能促進文化理解的豐富課程啊!外籍同學介紹Batang Buruk料理
外籍同學指導聖心同學製作馬來西亞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