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歐陽萱
編輯 林恭凱
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影視幕後的商業運作」通識課,申請選課不但要填履歷、寫短文,還搶破頭,錄取率不到10%,但今天不用先考上台大,也無須搶課,就可一睹大師風采,就在聖心女中多元選修「消費社會」!
星期五(2023/09/22)上午教授在恩德堂藉由「泰勒絲經濟學」探討分析「技術革新如何擴大表演規模,以及其擴大服務規模後,將對〝演員〞、〝產業〞和〝觀眾〞三方,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馮勃翰教授是臺大經濟系的知名教授,擅長運用賽局理論解析人與人、廠商與廠商之間的策略互動。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影視製作、行銷和商業運作,累積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在演講中分享他在這個行業的深刻見解,並啟發年輕學子對影視產業的興趣。
在演講中,馮教授深入探討了影視產業的幕後運作,包括製作、行銷和盈利模式等各個方面。教授強調了影視產業的多元性和競爭激烈性,並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趨勢。這些寶貴的見解引發了現場師生的熱烈討論和提問。
透過直播(新技術的應用),讓日落西山的歌劇院重獲新生
教授首先比較18世紀和21世紀最紅明星和一般民眾的收入差(1:300/1:4000)為破題,讓學生們印象深刻瞠目結舌,之後便娓娓道來是怎麼一步步產生改變的契機和原因。
教授講述一開始使用〝直播〞技術使產業起死回生的是「歌劇產業」,大都會歌劇院是美國排名第一的歌劇院,擁有最頂尖的美聲演員和女伶,但電視的普及和工商社會的繁忙,讓許多觀眾減少去歌劇院聆聽和消費,且歌劇院的空間和座位有限,就算是很火紅的歌劇,也無法多賣票,創造更大的收入和經濟效益,大都會歌劇院力挽狂瀾,避免被時代淘汰,投資引進最新的影音設備技術,大破大立後,從此改變了歌劇產業的內容(例如:歌劇演員的妝容服飾要精緻華美)與結構(導播攝影機燈光師等),科技創新讓最優秀的演員(或面容姣好的演員)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造成演藝人員收入呈兩極化發展,中間收入卻明顯減少,甚至逐漸消失。
影視產業的技術革新,讓時空壓縮,規模經濟效益放大,甚至無遠弗屆,成為全球化下的「超級大明星」。
泰勒絲讓「鬼」都怕
美國聯準會認證的泰勒絲經濟學,在美國粗估能帶來50億美元,將近1500多億台幣的經濟效益,超過40個國家的GDP,技術革新讓〝直播〞走進電影院,而泰勒絲的演唱會運用此技術,甚至更進一步請導演拍攝在美國演唱會最後六場的實況,讓更多歌迷能在電影院異地享受演唱會的表演,這樣的翻轉使電影競爭的對手不再只是其他電影,更產生音樂、演唱會直播錄像和電影產業的競合。
泰勒絲演唱會紀錄片在電影院上映,此舉雖振興因疫情衝擊已久的電影圈窘況,但也改變好萊塢電影生態,原本十月是美國萬聖節鬼月大片月,但為了避開泰勒絲的演唱會紀錄片上映時間,連環球影業強檔大片《大法師:信徒》,都避開同天上映的檔期。
教授藉由泰勒絲演唱會走進電影院,分析對電影、音樂產業造成的衝擊和影響,讓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因為學生從沒想過自己關注的影視偶像明星,可以用經濟學作如此精闢且有意義的產業分析。
學生們表示生硬的經濟學被教授用淺顯易懂幽默風趣的方式呈現,讓原以為枯燥的經濟學被講解得趣味橫生,且教授用少女偶像泰勒絲做例子,非常有代入感;此外教授透過對學生們的不斷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體認科技革新創造的規模經濟,對現在的我們產生了什麼利弊得失,以及對未來的我們要如何面對科技革新(例如:AI)需如何因應和自處,讓學生們意猶未盡,連下課時間都把握難得的機會,熱烈提問向教授請益。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聖心女中誠摯希望教授能再次到來,為學生打造更豐富的經濟學文化饗宴!
現場同學提問,與教授進行互動
與會的學生表示,這場演講對她們的專業發展和未來職業選擇有著深遠的啟發作用。學校希望透過這樣的演講活動,讓學生們更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並激發學生對未來職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