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多彩的聖心亮點課程— 聖心女中多元選修課程報導
在新課綱上路的第一年,聖心為高一新生準備了豐富的多元選修課程。所有課程都由老師們精心研發和試行、修正,相信能帶給學生滿滿的收穫。本次,我們特別挑出兩門進行專題報導,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吧!
貿易打造的世界史是由社會科老師共同備課,由張嘉真老師教授的選修課。課程中會將歷史、地理及經濟學的觀點融入在課程中,以情境化的方式,提供多樣的文本,並經由文本閱讀、資料判讀與討論來提升閱讀力。學生在課程中除了能體驗歷史考察的活動,從各類資料中,找出事實與解釋,並能脈絡化地說出整體觀點之外,也能累積大量的學習記錄,充實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最重要的是,能從探究廣博的知識面向走入更深層的內涵意義,學習如何與知識對話。
課程以小組進行,每組組員都被賦予任務與功能。閱讀文本、討論、分析與統整是每堂課必備的活動之一。老師針對不同的主題會有合適的專題閱讀文本與學習單讓學生操作,同時進行師生的互動,這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型態,挑戰自我,深化學習。課程的評量則以實作與分組報告的多元評量取代了紙筆測驗,提供實品的體驗,挑戰學生的胃蕾,讓學生在「香氣四溢」的印度香料中完成了這場知識的饗宴。
美國學者沃爾特‧杰克遜‧貝特說過:「我們所稱之為『文學』的,是人類的生活經驗的龐大浩瀚的記錄,她跟人類的生活一樣豐富多彩、變幻莫測。毫無疑問,她的主題就像是一片巨大的影子,映入歷史、哲學甚至科學的領域。 除此之外,還應該替她添加上她獨有的一些特質:反應、情感───希望、恐懼、慾望、仇恨、野心、理想───凡此種種,讓我們在這個行星上成為有生命的靈長。」
高中生活中,文學的接觸亦不應只侷限於課文的理解。在影像傳播及3C產品發達的時代,對於影像的解讀與欣賞能力越加重要。「文學與影像」這門課程就是期望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文學之美、文字之巧;也能對影像有更用心的觀察與探究,最後進一步藉由影像的理解與文字文學的巧妙扣合,有更深刻的體悟;也讓學生具備掌握語文及藝術等各類符號的表達能力,學生能感知欣賞藝術之美,具備運用文學與影像的創作及鑑賞能力。
課程內容在授課教師柯瓊瑜老師的規劃下,依循著「圖案→圖文→短片→電影」的進程,篇幅由短至長,素材由靜態至動態的進行著。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到文字詮釋能力,以及圖像與文字結合的圖文理解,廣告與短片的詮釋理解,最後為長篇影像的電影賞析。透過老師的帶領講述、圖案影像的啟發,讓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掘生活中許多影像與文字的巧妙融合,也能夠學習運用文字文句詮釋影像,最後能夠自己創作屬於自己的影像文字結合的作業。在評量方面,也採用上台發表與小組互評的方式,使學生更有參與感,磨練出評賞同學作業的眼光,成為課程中的學習主體,為高一生活留下了充滿文學性的青春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