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三年的探索,同學們一路過關斬將,從學測、整理學習歷程檔案到面試,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亮點和未來!
今年本校共56人參與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39人錄取心中的理想校系,錄取率近7成!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她們上榜的喜悅~
絲佑琳 臺灣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Everything you want is just outside your comfort zone.” ― Robert G. Allen
聖心之可貴在於多元的活動與課程,予學生探索不同領域的機會,而身為學生更應該學習把握機緣,勇敢嘗試新事物。個性內向的我選擇加入戲劇社,從中找回展現自我長才的自信;身為文組生卻參加以理組課程為重的STEM Symposium,練習批判性思考並接觸全新領域;不會講台語卻參加了北投月琴民謠祭,重新學習本土語言與傳統樂器,以傳承台灣文化之美。
這些學經歷成了進入大學的入場卷,也為自己注入「不斷學習,勇於突破」的勇氣。在變化萬千的世界,學生更應習得跨領域的技能以及過人的自學能力,方能在大學、未來社會建造自己的舞台,往理想的道路邁進。聖心教育所推崇的不斷更新與多元發展正是學生練習跳脫舒適圈的良好機會。
林秉祈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關於怎麼找未來科系?探索,沒日沒夜、沒邏輯、將一切都化為探索的探索。
國中一直熱愛戲劇的我,曾以為自己一輩子非戲劇不可。但在高中階段,可能是個性使然、也可能因為家庭給予空間,我用更多的時間去探索自我,而非僅僅求取課業成績。讀書的心態更是:以學科學習來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潛能。
所以在深入體驗戲劇後,綜合考量下,內心決定了將戲劇當成興趣。更在學科方面找到自己擅長且有興趣的法律單元,最後選擇就讀法律系也是驚掉很多人的下巴,想說這麼一個活潑好動的人怎麼會想讀法律?
但我只是笑笑的回答: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吧?不想太快定義自己呀!
關於怎麼把握國高中時期成長?體驗,盡心盡力盡性的、把一切都當成體驗的體驗。
如果回到國一,我想我還是會堅定選擇累到炸掉的表藝隊。不是因為我本來就很會跳舞,而是我在表藝隊內被罵了三年、跳舞跳到整個腳掌佈滿水泡、每天晚上都拉筋10分鐘一天不差連續三年後,才變得很會跳舞,所以我在高中時期成為啦啦隊編舞、戲劇社編舞以及校園歌手(?)。
如果我現在回到高一,我想我依然會堅定選擇戲劇社。因為是那段社團時光,讓我發現我愛戲劇的原因:可以遇到一群同頻率的朋友一起衝!
在這段時光中,我連續一整年每晚思考的都是戲劇社、連續好幾個月晚上錄音錄到兩三點、暑假連續好幾個禮拜都七八點起床衝去開恩德堂的門準備排練、好幾個連續的半夜哭著問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但早晨來臨還是一樣起床奮鬥......所以我們完成了聖心一大傳奇,不僅進了決賽還驚豔四座(不信可以去問小鐘主任或大陳主任哈)。但也因為將這些事情當作體驗,所以我不怕失敗,只想好好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些東西,將這樣的心態送給你們!
涂萱恩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在褥夏裡邁入這所山腰上的學府,也在盛夏裡揮手告別這收留我六年的家。回首看看光陰的軌跡,我想聖心教會我三件事,也成了我生命裡的三個核心價值。
首先,讀書不是一切,才華終將會被看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或許是不少同學們的桎梏,但在聖心裡從不是這樣。還記得高一時我為了寫小論文大膽放掉段考,但師長們比起謾罵,反倒體諒我撰寫論文的繁重;又或是每次我想將報告寫得更加完備時,老師們也總是一次次的傾盡全力幫助我;更是國一時第一次投稿校刊獲獎,看見老師們細心且認真的評語時在我心中種下想讀中文系的種子。聖心像是一個多元的舞台,讓我那些深深埋藏的才能被一一發現,更能使我在個人申請的準備裡有充足的課外活動經驗。
鼓勵你大鬧人生,即使錯了也無妨。
聖心各樣的活動裡我擔任不少次的領導人,每次出的錯千奇百怪,沒有任何一次的活動稱得上「完美」,但同儕總會忘記你的缺失,大膽附和你創新的想法;老師也總是在指責之前先肯定天馬星空的創意。在滿滿愛的環境裡,讓我遠比他人勇敢,即使最後選擇看似出路不廣的中文系時,老師們也是一律的鼓掌恭喜,甚至會溫柔的鼓舞你要堅持走下去。在正向積極的氛圍裡,讓我遠比他人勇敢,勇敢去做,勇敢去錯,相信跌宕精彩才是人生。
最後,善良是一種選擇,正義是終極嚮往。
還記得在公民課裡剛聽到這句話的衝擊,萬千世界之大,利己主義者不在少數,多少人從未為社會流下眼淚,為公義抱聲發怨。但聖心的愛德活動、仁愛園遊會、聖誕報佳音,我們總在不知不覺間被灌注了善良的思維。或許在收到捐款通知單時總會抱怨而心生不滿,我們總仍在一次次的十字路口裡選擇善良,在社會事件裡選擇共感,在追求正義的路上緩慢前行。在秉持善良的信念裡,讓我遠比他人熱心,熱心發聲,熱心服務,在社會裡傳遞細小的愛。
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我想我在聖心的生命裡學到善良,學到勇敢,學到多元發展的力量。
謝謝聖心,也謝謝用力活過六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