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於南美巴西,公元1907年由日本人引進台灣,現在已遍佈全島平地至低山地區。
1.成熟果實味甘酸,可生食,唯分量稀少,可用糖醃漬起來再慢慢 享用。
2.盆栽觀賞或植栽為邊坡水土保持植物。
3.藥用:性味:葉:甘、酸、涼。效用:果:有毒;葉:外敷腫毒。有清熱、解毒功 能、可治肺熱。果實可以止痛。
果實漿果,直徑 1~1.2 公分,橢圓球形,成熟時黑紫色,花期自 4~8 月。
老莖外包著黃白色的木栓層,於是又名「栓皮西番蓮」。草質藤本,捲鬚腋生,莖多少被細柔毛。多年生蔓性常綠草本。葉互生,掌狀裂葉,葉片三裂,葉柄上近葉基處有一對腺體,葉腋處有卷鬚以纏繞他物。西番蓮科的植物大都有此種特色。花腋生,常成對,花瓣五片,呈乳黃色,副花瓣呈線狀,環狀排列;雄蕊五枚,雌蕊三枚,漿果小,直徑約1 公分,成熟時呈黑紫色。外來引進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