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身生活

《覺知之心》阿姜放 著 Ⓞ 坦尼沙羅比丘英譯 Ⓞ 良稹 中譯

獨身生活

§“有些人說,比丘們不做任何工作,不過實際上,棄除雜染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世間工作有假日,但我們的工作是沒有休息日的。你必須一天24小時地工作。有時也許你覺得自己不勝其力,但還得去做。你不做,誰替你做? 它是你的責任,不是任何其他人的。如果你不做,爲什麽要靠他人的供養活命?”

§“不管你做什麽事,要看好你的心。看見它走偏了,就要停止正在做的事,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它的上面。照料你的心,這件事應當總是放在第一位。”

§“佛陀之法是akaliko——無時相的。我們之所以還未達到它,是因爲我們有太多的時間: 做這的時間、做那的時間、工作的時間、休息的時間、吃飯的時間、睡覺的時間……我們的一輩子變成了一段段時間,結果是,它們不讓我們得到機會,明見內心的真相。因此,我們必須使修行無時相。那時,真相就會在我們的心裏出現。

§阿姜放對保持物品的清潔與秩序,一絲不苟,並且教導弟子們也必須一絲不苟,因爲,這是他的導師們教給他的方式,他知道自己從中得益。用他的話來說:“如果你不能把握如此明顯的事物,怎麽能把握心那樣精細的東西?”

§服侍他的比丘——打掃他的小屋、爲他燒洗澡水、生病時照顧他,等等,必須有細致的觀察力,因爲,阿姜放把這個師生關係作爲身教的機會。與其說明東西該放哪裏,某些事該怎麽做,他留給弟子自己從觀察中得出答案。如果那位弟子懂了,他什麽也不說。不懂,他就訓斥一頓,但還是不解說錯在哪裏。得靠弟子自己把事情弄明白。正如阿姜放所說:“如果到了我必須告訴你的地步,那說明我們還是陌生人。”

§一天晚上,達摩薩地寺的一位比丘,看見阿姜放獨自在撿取佛塔工地周圍的廢木料,把它們堆列整齊。那位比丘跑下來幫助他,過了一陣問他:“師父,這種工作你不該獨自做。還有許多人呢。爲什麽不叫他們來幫忙?”

“我是在叫別人幫忙,”阿姜放一邊繼續撿起木條,一邊回答。

“叫誰啊?”那位比丘問,一邊朝周圍看了看,沒有看見別人。

“你。”

§我於1976年回到泰國出家時,阿姜放提醒我兩件事:

(1)“作一個禪修者,不只是閉眼坐禪而已。做任何事你都必須機警。”

(2)“如果你想學,就得像個小偷那樣思考,盤算如何偷竊知識。這個意思是,你不能只等著導師給解釋一切。你自己必須注意看他做什麽,爲什麽那麽做——因爲他做的一切事都有原因。”

§比丘與護持者之間的關係,需要一種平衡。阿姜放最喜歡提醒比丘弟子的一句話是:“要記得,沒有人雇你來做比丘。你出家不是爲了成爲任何人的僕人。”不過,如果一位比丘抱怨說,寺院的看護者沒有按照要求做事,他會說:“你出家是爲了讓別人伺候的嗎?”

§“我們的生活依靠別人的支持,因此,不要做給他們增加負擔的事。”

§“吃別人的供養,卻不修行的比丘,可預期下輩子重生爲水牛,耕地還債。”

§“不要以爲小戒不重要。阿姜曼說過,大木頭從來不會鑽進人們的眼裏,但細木屑會——它會使你眼盲。”

§西方婦女得知比丘被禁止碰觸她們時,往往很生氣,她們通常把這當成是佛教歧視婦女的跡象。不過正如阿姜放所解釋的:“佛陀不讓比丘碰觸婦女的原因,不是婦女有什麽錯。而是因爲比丘們有錯: 他們仍然有心理雜染,因此,必須把他們管住。”

§對任何想過獨身生活的人來說,異性是離開梵行道的最大誘惑。如果阿姜放在教導比丘,他會說:“女人就像藤。一開始她們看上去如此柔弱,等到你讓自己喜歡上他們,她們就會纏上你,把你全身牢牢綁住,直到把你拖下來爲止。”

教導八戒尼時,他會對她們提醒男性的誘惑。有一次,一位八戒尼想還俗回家,知道她的父親會爲她安排一門親事。她向阿姜放求教,他告訴她:“問問你自己。你想活在套索內,還是套索外?”結果,她決定還是留在套索外。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想性,就把手拿到頭上摸一下,提醒自己是誰。”

§關於他與阿姜李一起度過的時光,阿姜放有許多故事可講。我最喜歡的一則是,有一次阿姜李的曼谷弟子們決定跟他一起去森林,作一次游方禪修。他們說定在曼谷火車主站華蘭朋會面,坐火車北上去華富裏府。然而,當人們在車站聚集起來時,發現許多人至少帶了兩大箱的“必需品”進森林,連來自曼谷的不少比丘也帶著大件行李。見此情形,阿姜李不說什麽,只是沿著鐵道朝北邁步走去。既然他步行,人人只得步行,但是過了不久,那群人當中負重最多的開始抱怨了:“師父,爲什麽你要我們走路?我們有這麽多沈重的行李要背負啊!”

一開始,阿姜李不說話,不過他終於一邊走,一邊告訴他們:“既然沈重,爲什麽還背著?” 這句話的訊息,過了幾分鐘人們才領悟,不久那些人各自停下來,打開行李帶,把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扔進了路邊的荷花池裏。當他們到達下一個車站時,阿姜李看見,行李已足夠精簡,可以帶他們坐下一班火車北上了。

§“你住在一家寺院裏時,要當作你在獨居。這個意思是,一旦完成了集體活動——進餐、課誦、雜務,等等,你不必與任何人有牽扯。回你的小屋去禪修。

“獨居時,要當作你住在寺院裏: 訂一個作息表,然後遵守它。”

§我去阿育王寺,一所大寺院,度過我的第一個雨安居時,阿姜放告訴我:“如果他們用泰語問你,你就用英語回答。如果他們用英語問你,你就用泰語回答。過一陣,他們就會懶得跟你說話,不打攪你禪修了。”

§“住在一個並非人人認真禪修的寺院,是件好事,因爲它教你依靠自己。如果你只跟那些精進的禪修者一起住,會變得不能在別處生存。”

§“我們讓難以相處的人留在寺院裏,是爲了測試,看我們的雜染是否真的都除去了。”

§“守苦行戒的目的是爲了磨滅你的雜染。如果你是爲了給人以良好印象而守苦行戒,不如不守。”

§關於作爲禪定助緣的斷食:“對有些人來說,是有益的,對有些人來說,效果正相反——越斷食,他們的雜染越強烈。斷絕給色身飼食,不等於也斷絕給雜染飼食,因爲雜染不來自身,它們來自心。"

§“在一段經文中,佛陀問道:‘日與夜,逝去了、逝去了。你在做什麽?’你對他的問題怎麽答?”

§“如果你在自己的修行合格之前教導別人,你做的事害多於利。”

§“訓練禪修者,好比訓練拳擊手: 你出拳時,力度不要超過他能夠承受的。當他反擊你時,就會用盡全力。”

§我第一次作佛法開示前,阿姜放告訴我:“假裝你手裏拿著一把劍。聽衆當中有誰對你有批評的想法,就把他們的頭砍去。”

§我初到達摩薩地寺的時候,由於路面條件遠不如後來,而且彎道更多,因此,從曼谷到寺裏要花一整天。有天晚上,一位婦女來訪,她租了一輛車,從曼谷開了一天,來這裏向阿姜放請教她與家庭之間的種種問題。經過兩個小時的咨詢,她乘著那輛出租車,又一路趕了回去。

她走後,他對我說:“住在這裏有一件好處: 我們如果住在曼谷附近,那些手裏空閑時間多、又不知怎麽用的人,會來閑扯一整天,浪費我們的時間。不過在這裏,當人們費了大工夫出門時,就表明他們真正想得到我們的幫助。無論花幾個鐘頭跟他們談話,都不算浪費時間。”

§“人們來看我時,我讓他們先坐禪,學會把心靜下來。那時,我才讓他們談想談的其它事。如果你試圖在他們的心尚未靜下來時討論事情,他們不可能懂。”

§“如果人們腦袋裏得了主意,以爲自己已經開悟而實際不是這麽回事時,不要浪費口舌去糾正他們。如果他們對你沒有百分之百的信任,你越試著跟他們講道理,他們越固守己見。如果他們信任你,只要一兩句話,就會醒悟過來。”

§有一次,一位跟阿姜放同住的比丘,得到父親的來信,要他還俗、回家、繼續學業、謀得一職、成家、和世人一樣過一種正常的幸福生活。這位比丘對阿姜放提起這事,後者說:“他說這種幸福是特別的,不過看一看——到底是什麽樣的幸福?是你出家時離開的同一堆臭物。難道就沒有比它更好的幸福嗎?”

【下一頁】

原文版權所有 © 1999 坦尼沙羅比丘 。免費發行。 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重排、重印、印發。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眾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譯版權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條件如上。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並登載本版權聲明。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