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覺知

《覺知之心》阿姜放 著 Ⓞ 坦尼沙羅比丘英譯 Ⓞ 良稹 中譯

接近覺知

§“不管你體驗到什麽,只要對它有覺知。你不必模擬它,原始的心是無相的,它是對一切的覺知。但是一旦與內在,外在的事物作了接觸,它們就使念住出一段空檔,使我們放開覺知、忘記覺知本身、而呈現出隨後而來的事物的所有特徵。接著,我們隨之相應地動起來——變得快樂、悲傷…等等。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我們拿著俗定真理,緊抓不放。如果我們不想受它們的影響,必須一直守著原始覺知,這需要有強大的念住。”

§阿姜放的一位弟子感到世界待自己不公平,於是去見他,希望尋求慰藉。他告訴她:“有什麽可以感到不公平的?你是那個被沖擊你的事件影響到的人,就是這麽回事。想一想發生的事,你會看見,心是一件分開的東西。各種事件來來去去,爲什麽受它們的影響?使你的心,只守著那個單純的覺知,這些事物來就來,不久它們會離去,因此爲什麽跟著它們?”

§“到底有什麽真正是你的?死時,這些東西一樣也帶不走,爲什麽浪費時間想要任何東西?沒有什麽是你必須想要的。使你的心靜止,使它合一。沒有必要關心自己或別人的成就,只要保持覺知,就足夠了。”

§“無論什麽擊中你,只讓它走到‘覺知’這一步,不要讓它一直進入心。”

§“你需要的,只是使你那個單純的覺知保持堅實、有力,那樣就沒有什麽能夠壓倒你。”

§“隨時守著你的覺知本身——除了睡覺時。一醒過來,立即住於覺知,要不了多久,明辨就會昇起。”

§一位跟阿姜放習禪的婦女,修到後來,覺得自己變成了兩個人:一個在行動、一個在觀看。無論坐禪與否,她都有這個感覺——以至於根本不想坐禪了,因爲她覺得坐與不坐沒有什麽區別。她向他請教這件事,他告訴她:“如果你不想坐禪,就不必坐了。只要隨時保持這個‘觀察者’的感覺就行。閉眼而坐,只是外在的俗定。只要繼續觀察。當心與身這樣分開時,身是不能夠對心施壓的。如果身能夠對心施加壓力,那麽心就必得受身體發生之事的影響。”

§“正確的覺知必須與呼吸成對存在。”

§“有覺知,意思是指雜染一升起就覺察到,指明見雜染,不隨之行動。”

§“這裏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當下。沒有男人、沒有女人、沒有任何記號。什麽也沒有,甚至自我也沒有。所謂自我,只是一個俗定的感覺而已。”

§“一旦覺知堅實起來,你必須超越它。”

§1978年,阿姜放的一位弟子必須遷居香港,於是在那裏建立起一個小小的禪修中心。他在一封來信中,請求阿姜放寫下禪修要點。他收到的覆函如下:

“專注所有六元素:地、水、風、火、空間、意識。當你熟悉了每一種元素時,把它們熔爲一體,專注它們,直到它們穩定、有力。你的能量會聚集起來,直到身與心都有充沛感。當物質元素平衡、和諧時,它們會充沛起來,心自然會放開它們,轉向合一。元素會合一,心會合一。現在,你把注意力轉向心、專注心,直到對它有全面覺知。接著放開那個覺知,連同你得到的知見,就不剩下什麽了。連你所覺知的當下事件也放開。那時,直觀明辨將會昇起,禪修達到終點。”

§一天夜晚,阿姜放帶著他的一群弟子,爬到達摩薩地寺的坡頂佛塔裏坐禪。朝南望過去,在漆黑的夜色下,可見遠方海域內漁船的燈亮。他評論道:“位於這樣的高處時,你可以看見一切。”對一位在場聆聽的婦女,這句話有著特殊寓意,因爲她知道,他指的不止是山坡上的景觀。

【下一頁】

原文版權所有 © 1999 坦尼沙羅比丘 。免費發行。 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重排、重印、印發。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眾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譯版權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條件如上。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並登載本版權聲明。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