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 經集、開示集
    • 2014年台灣冬禪開示
    • 《相應部》經典中的「五蘊」
    • 原始佛法(美國)講座32講
    • 原始佛法每月講座
    • 四聖諦
    • 念住呼吸與禪定開示
    • 朱倍賢教授開示
    • 業力
    • 阿姜放 覺知之心
      • 修法者
      • 呼吸
      • 實證
      • 序
      • 弟子與導師
      • 接近覺知
      • 活在世間
      • 獨身生活
      • 留意你所吃的
      • 留意你所說的
      • 福德
      • 禪修
      • 禪相
      • 觀察
      • 解脫
      • 詞彙表
    • 阿姜曼正傳
      • 第一章 第三節 禪相
      • 第一章 第五節 沙里卡石窟
      • 第一章 第六節 聲聞阿羅漢
      • 第一章 第四節 阿姜索
      • 第七章 第一節 留給後人的遺物
      • 第七章 第三節 其他的神祕靈異事件
      • 第七章 第二節 經過轉化的舍利
      • 第七章 第五節 完結篇
      • 第七章 第四節 阿姜措的奇幻歷險記
      • 第三章 第一節 解脫心
      • 第三章 第三節 至高的讚嘆
      • 第三章 第二節 幽魂配偶
      • 第二章 第一節 中年
      • 第二章 第一節 難搞的龍
      • 第二章 第三節 怕鬼的比丘
      • 第二章 第九節 無懈可擊的人
      • 第二章 第二節 頭陀行
      • 第二章 第五節 艱困與匱乏
      • 第二章 第八節 挖井事件
      • 第二章 第六節 畢業教學
      • 第二章 第四節 地方的民間信仰
      • 第二章 第四節 清邁的歲月
      • 第二章 第七節 心性的差異
      • 第五章 第一節 特殊的問題
      • 第五章 第三節 過去前生
      • 第五章 第二節 完全的自信
      • 第六章 第一節 晚年
      • 第六章 第七節 荼毗
      • 第六章 第三節 嚴格的修行方法
      • 第六章 第二節 與豬為伍
      • 第六章 第五節 老虎是最好的老師
      • 第六章 第六節 最後的一場病
      • 第六章 第四節 法的療效
      • 第四章 第一節 清邁的歲月
      • 第四章 第七節 不可思議的業力
      • 第四章 第三節 老虎假扮的人
      • 第四章 第二節 拳擊手
      • 第四章 第五節 象大哥
      • 第四章 第八節 餓鬼眾
      • 第四章 第六節 青春年華
      • 第四章 第十一節 心靈戰士
      • 第四章 第十節 阿羅漢的入滅
      • 第四章 第四節 神通廣大
      • 阿姜曼 第一章 第一節 早年
      • 阿姜曼第一章第二節預 兆
    • 阿姜李《念住呼吸七步驟》
    • 阿姜李呼吸與禪定開示
  • Ajaan Geoff
    • Glossary
    • 《箭喻經》節譯
    • 「無我」還是「非我」
    • 一言蔽之論修持
    • 一點,兩點,多點
    • 三種想
    • 不可能的事
    • 令心勝喜
    • 佛教浪漫主義之根蒂
    • 佛陀的“應該”
    • 信仰與覺醒
    • 六元素
    • 卡拉瑪經
    • 印證心靈真諦
    • 呼吸禪定引導
    • 呼吸禪定步驟
    • 四梵住
    • 安住
    • 定的三個層次
    • 審視你正在作什麼
    • 想象
    • 意向的堅持
    • 慈悲的教育
    • 戒律的療癒力
    • 業與輪回
    • 正見
    • 浴於氣中
    • 浸於身內
    • 涅槃的意義
    • 無常想
    • 當你親證之時
    • 皈依
    • 禪修:「如何」與「為何」
    • 禪修去
    • 禪定在面對苦痛、疾病與死亡時的作用
    • 答佛教雜誌讀者問
    • 與呼吸共舞
    • 芒果石教誡羅睺羅經
    • 苦的形狀—緣起的研究
    • 親身實踐
    • 觀察者
    • 觀身體
    • 解析辨識
    • 調入氣中
    • 護衛禪
    • 轉法輪經
    • 辨識
    • 這條道有目標
    • 開啟佛法之門
    • 麻瘋病者經
  • s南传法句经 第五 愚品
  • s南传法句经 第四华品
  • s南传法句经 第四华品
  • 南北传法句经
    • S南传法句经 第三心品
    • 南传法句经 第二 不放逸品
    • 序
      • 南传法句经 第一 双品
  • 南北傳法句經
    • 北傳法句經 序
    • 北傳法句經 第1 無常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0 放逸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1 心意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2 華香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3 愚闇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4 明哲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5 羅漢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6 述千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7 惡行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8 刀杖品
    • 北傳法句經 第19 老耗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 教學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0 老耗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1 世俗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2 述佛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3 安寧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4 好喜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5 忿怒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6 塵垢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7 奉持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8 道行品
    • 北傳法句經 第29 廣衍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 多聞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0 地獄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1 象喻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2 愛欲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3 利養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4 沙門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5 梵志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6 泥洹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7 生死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8 道利品
    • 北傳法句經 第39 吉祥品吉祥品
    • 北傳法句經 第4 篤信品
    • 北傳法句經 第5 戒慎品
    • 北傳法句經 第6 惟念品
    • 北傳法句經 第7 慈仁品
    • 北傳法句經 第8 言語品
    • 北傳法句經 第9 雙要品
    • 南傳法句經 12 自己品
    • 南傳法句經 13 世間品
    • 南傳法句經 14 佛陀品
    • 南傳法句經 15 安樂品
    • 南傳法句經 16 喜愛品
    • 南傳法句經 17 忿怒品
    • 南傳法句經 18 垢穢品
    • 南傳法句經 19 法住品
    • 南傳法句經 20 道品
    • 南傳法句經 21 雜品
    • 南傳法句經 22 地獄品
    • 南傳法句經 23 象品
    • 南傳法句經 24 愛欲品
    • 南傳法句經 25 比丘品
    • 南傳法句經 26 婆羅門品
    • 南傳法句經 第11 老品
    • 南傳法句經 第七 阿羅漢品
    • 南傳法句經 第九 惡品
    • 南傳法句經 第五 愚品
    • 南傳法句經 第八 千品
    • 南傳法句經 第六 智者品
    • 南傳法句經 第十 刀杖品
    • 南傳法句鋞 第四 華品
    • 序
    • 第一 雙品
    • 第三 心品
    • 第二 不放逸品
  • 图片分享ppt
  • 珠璣語
  • 視頻
    • 南傳法句經 19 法住品
 

序

南傳法句經

〈简〉

【序】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三稱)

法句,即DHAMMAPADA的義譯。DHAMMA,巴利語佛法(梵文DHARMA),義為佛陀所說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

DHAMMAPADA可以譯為佛法語段、佛法語句、佛法之道等。

《法句經》在南傳的大藏經裡是收在經藏(SUTTAPITAKA)的小部裡的第五部經(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約三百場合中為弟子們作精簡的開示,巴利文語句精煉而富有韻律,朗誦和閱讀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聽他開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發出智慧的光芒,為芸芸眾生在飽受煩惱煎熬時,它無疑是清涼的甘露妙藥,能熄滅我們的無明熱惱。

它匯集成經是在王舍城(RAJAGAHA)第一次佛經結集時(佛滅後三月)由眾阿羅漢誦出,並命名為DHAMMAPADA──法句經。本經共分26章,收錄有423偈,它被世世代代僧伽們背誦口傳著,直到錫蘭國王瓦塔葛瑪尼(VATTAGAMANI)時才被正式記錄在貝葉上,時約公元前30-20年。

《法句經》傳入中國是在公元224至225年,由維祇難等所譯的法句經二卷,共分39品758偈,除了多加的13品275偈外,它的排法與內容大致與巴利文的法句經相近。這部法句經言簡意深,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導書,筆者從中受益不淺。

南傳法句經的第一至第廿四品,排法與北傳法句經的第九至第卅二品相當,名字一樣,只有偈的數目有稍微出入。南傳法句經的第廿五與第廿六品則排在北傳法句經的第卅四與第卅五品裡。不過也有一些南傳法句經的偈排在北傳法句經的第一品至第八品中;下面挑選一些相當的南北傳法句經偈,以作比較,可知偈文排列有些紛亂。

北傳法句經第一至第八品以及第卅三和第卅六至卅九品共十三品應是法救尊者所言校訂增加的,第卅九品吉祥品也就是南傳大藏經裡小品經集的吉祥經。

雖然中譯法句經已經有數個版本,筆者嘗試以五言將參考的英譯版本譯為中文,並加插依偈排列的維祇難等的中譯本在後,作為愛好法句經的讀者們修學的參考。在翻譯上,意義稍微不明的偈文,是參考該偈說出的場合的故事來譯出的。在修辭上也參考了其他大德的中譯本。

筆者才學疏淺,佛學的內容只略知一二,中譯文若有不當之處,還冀望諸佛學大德,不吝指導末學,則愚僧感激不盡。若能以此棉力為僧俗學佛者提供一些經文上參考的方便,也不虛此生。

同門釋智度協助從電腦網頁取得大藏經中維祇難等的中譯。釋智鑑(朱瑞常居士)幫忙把758偈排好並標上句號以便閱讀。許素貞與陳會居士看稿並請姜聯招居士打字,以及安排印刷。陳會居士及朱瑞常居士協助募款。眾善信佛友慷慨捐輸。本書才能順利出版。在此敝僧謹致以十二萬分之謝意!

法增序於砂勞越

古晉佛教友誼會

2001年11月28日

下一頁>

首頁 | 視頻 | 文章 | 語音 | 法句經

 

首頁 | 影片 | 文章 | 語音


Ⓒ 朱倍賢 版權所有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