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六下國語

第02課-春

一、文體:記敘文

二、主旨
春天,處處充滿希望與生機,「一年之計在於春」,應把握時光,及時努力。

、大意
在期盼中,春天來了。春天裡的花草、果樹、風、雨與人們都朝氣蓬勃、精神抖擻,因為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

、寫作形式
先寫心中對春天到來的期盼,接著分述自然中春天的蹤跡、春天裡萬物展現的活力,最後讚頌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細膩的筆法中,除了寫景,還將更深一層的情意透澈的表達出來,引人入勝。

技巧

作者先抒發對春天的期盼,透過仔細的觀察,以遠景、近景、動態、靜態交互出現的方式,通篇文章渲染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還靈活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摹寫,使讀者在閱讀本文時就像置身於春天裡,也能感受到春風拂面般,文句細膩又深入。除了寫景,還藉景物烘托出對人生的追求和嚮往。

、文章架構

(1)開頭

  1. 盼望春天:盼望春天的腳步到來。

  2. 春天到了:大自然醒了,山、水、太陽都有了活力。

(2)經過

  1. 描繪春天:

  • 草:青草長滿一大片,翠綠而柔軟。

  • 花:桃樹、杏樹、梨樹開滿了花,野花遍地都是。

  • 風:春風帶來泥土、花草香。

  • 雨:細細、密密的,讓樹葉、小草更綠了。

  1. 迎接春天: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出來了。

(3)結尾(歌頌春天):春天像娃娃、小姑娘、青年。

、修辭

  • 譬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類似特點,運用聯想力,將A事物比喻成B事物的修辭法。

例(1):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說明:將顏色譬喻成具體事物,使讀者更易於想像。

例(2):(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例(3):(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例(4)(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說明:用牛毛、花針、細絲來譬喻,說明雨絲很細、綿綿密密的(。)

例(5)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例(6)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例(7)春天,像健壯的青年……它領著我們上前去。

  • 排比: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性質相同、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詞組或語句,表達同範圍、同性質的概念,富含節奏美感。

例(1)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2)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5)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它領著我們上前去。

  • 摹寫:把自己對於人、事、物的各種主觀察覺,用文字具體的描寫出來,又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例(1)小草偷偷的從土裡……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視覺)

(2)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聽覺、觸覺)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視覺)

(4)花裡帶著甜味(嗅覺)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聽覺)

(6)「吹面不寒楊柳風」……撫摸著你。(觸覺)

(7)風裡帶來些新翻泥土……在微微溼潤的空氣裡醞釀。(嗅覺

(8)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視覺)

(9)傍晚時候,上燈了……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視覺)

  • 擬人:將描寫的事物擬化成「人」,並賦予人的思想、情感或動作,使其形象更加鮮明。

例(1)春天的腳步近了

(2)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說明:將整個世界比擬成剛睡醒的人。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4)小草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

(5)桃樹、杏樹、梨樹……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說明:將樹比擬成人,強調其爭先恐後的開花。

(6)野花遍地是:雜樣兒……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說明:將野花比喻成星星,再擬人化,像人一樣會眨眼睛。

(7)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8)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9)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它領著我們上前去。

說明:將春天比擬成娃娃、小姑娘和青年,以凸顯春天充滿新意、美麗、活力的特徵和形象。

  • 引用:援用別人的話、典故或俗語等,以加強自己文章的論點。

例(1)「吹面不寒楊柳風」

說明:未明列出處,屬於「暗用」。

(2)「一年之計在於春」

說明:文中未明列出處,屬於「暗用」

  • 頂真:上句的末字、詞,移為下句的首字、詞,是一種上傳下、下接上的蟬聯修辭法。

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課文賞析

本文創作時間大約在一九三三年間,作者結婚後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人生可謂好事連連,春風得意。  

本文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作者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環環相扣。

第一意義段,描述作者盼望春天到來的心情。  

第二意義段,作者發現春天到來的跡象。  

第三至第六意義段,作者運用大量的摹寫、擬人、譬喻等修辭法描繪春天降臨的景象,一切都是活力十足、熱鬧非凡。  

第七意義段,作者由高到低、從城市到鄉村的空間、由老到少的時間,構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這是「人迎春」,也巧妙點出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  

第八意義段,作者以三個譬喻句組成「排比」收束全文,言簡意賅,節奏明快,生動活潑,表現力極強。

、補充資料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三二年八月,朱自清漫遊歐洲歸來,同年九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一九三三年又喜得貴子;春一文中對美好春景的描繪,或許可當作其愉悅心情的反映。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讚歌,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詩化的語言:文中春天萬物富有感情,詩情與景物和諧的交融,使文章具有了濃郁的詩歌抒情色調。

二、文句通俗淺顯:朱自清散文語言並不特別華麗,而是具有清新樸實、口語化的特點,使文章平易好懂。

三、善用修辭:春一文使用了許多精采生動的比喻、擬人和排比。在描繪景物特點時,運用擬人有利於表達作者的情感,也增強內容的生動性和情感性;運用的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力;而大量使用排比,又使文章句式整齊、節奏明快,便於誦讀。

四、大量使用疊字詞:文中大量使用疊字詞,既能刻畫事物特點,又富有朗讀節奏感。

  一九二七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用以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資料來源: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5846/6753052.htm

http://www.baike.com/wiki/%E6%98%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