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黃生評此詩:「上四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見村家真率之情。前借鷗鳥引端,後借鄰翁陪結。」前四句借景烘托,寫客至的心情;後四句以對話方式,寫殷勤留客的舉止。
空谷足音:居於荒野,久處寂寞,聽到人的腳步聲就高興。語本《莊子.徐无鬼》。後用「空谷足音」比喻難得的人物、言論或事物。
春水圍繞、群鷗相伴,冷清無客。
打掃花徑、敞開大門,迎接客人。
準備小菜、拿出老酒,招待客人。
隔著籬笆、呼喚鄰翁,陪伴客人。
有「詩聖」之稱的杜甫,創作豐富、風格多元,但以「沉鬱」為主。杜甫一生坎坷、動盪、漂泊,終於在半百時舉家遷居成都浣 花溪畔,草堂歲月是他一生最安定閒適的時光。這首客至就是他那時創作的七言律詩,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氣息,貧窮中與好友歡敘暢飲的情形躍然紙上,是一首畫面感十足的詩。而詩中的「蓬門今始為君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全詩的情節推演皆圍繞著這句展開,是「詩眼」所在。
「詩眼」是詩的主旨,是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字或詞句。詩中的「蓬門今始為君開」,因為「君」來訪,原本只與溪水、鷗鳥為伴的詩人,歡喜迎接客人、招待客人和陪伴客人。「蓬門」是借代法,代替了「貧窮人家」。杜甫雖然生活貧困,一得知朋友將至,特別打掃環境、開門迎接,並傾其所有款待,更能彰顯真摯的情誼。
本詩從遠景寫到近景,從「景」與「情」可以感受詩歌的意境。整首詩以第一人稱「我」寫作,前四句是借景烘托,寫「客至」的心情;後四句以對話方式,寫出殷勤待客的過程。
本詩韻腳「來、開、醅、杯」,看似沒有押韻,實則今古音之差異,上述四字在唐代皆屬同一韻部(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