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五下國語

第10課-橘色打掃龍

一、字詞

本義為“光明”。從2008年開始在中文地區的網絡社羣間異變為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成為網絡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頻繁的字之一,它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

南橘北枳ㄓˇ

枳(ㄓˇ):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ㄍㄡ ˇ)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

【例】

1.家長因南橘北枳的考量,不惜花許多錢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唸書。

2.受自然環境影響,這些地區生產出來的水仙花出現“南橘北枳”現象,其品質距漳州水仙花甚遠。


橘逾ㄩˊ淮為枳

典故:

晏嬰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件事,跟左右的臣屬說:「晏嬰是齊國擅長說話的人,現在他將要來我國,我想要羞辱他,有什麼辦法呢?」

臣下回答說:「等到晏嬰來了,臣命令屬下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你就問說:這個人是哪裡人?屬下回答說:齊國人。大王問:犯了什麼罪?屬下回說:犯了偷竊罪。」

晏嬰到了楚國,楚王賞賜他酒。喝到暢快的時候,有官吏兩人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說:「被綁著的這個人是誰啊?」

屬下回說:「是一個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看著晏嬰說:「齊國人本來就擅長偷竊嗎?」

晏嬰從座位上起身,恭敬地回答說:「我聽說橘子生長在淮水以南就長成橘,生長在淮水以北就變成果實苦澀的枳。枝葉看起來相似,實際上味道不同。之所以會有這樣差異,是水土的差異所導致。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會偷竊,到了楚國就學會偷竊,難道不是楚國的水土風情讓人民變得擅長偷盜的嗎?」

楚王笑著說:「聖明的人是不可以跟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取其辱了。」

天清日晏

晴朗無雲。日晏: ㄖˋ ㄧㄢ · 日光晴朗。

清海晏

黃河的水清澈,大海平靜沒有風浪。比喻太平盛世。也作「海晏河清」。

風行草偃

比喻在上位者施行德政以教化人民,使人民順從。

《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

【例】由於主事者以身作則,於是風行草偃,全體一致躬行。

揠苗助長

古時宋國人用手將田裡未長高的苗拉高,結果苗卻反而枯死了。比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例】父母常常在小孩還在牙牙學語時,就要求他們學習外語,真是揠苗助長!

世系

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統。

【例】爺爺將家族的世系繪製成一張表,附在族譜後面。

狹隘

1.寬度、範圍窄小。

【例】這條山道十分狹隘,開車經過時應特別小心。

2.形容見識短淺,心胸、氣量不寬大。

【例】心胸狹隘而無法容納不同的意見,將會妨害認知與學習。

俠客

中國傳統社會一類身份特殊的人物,通常被描寫為仗義助人、慷慨好施,時常為人打抱不平的豪傑。

【遊

泛指古代稱豪爽好交遊、輕生重義、勇於排難解紛的人。

挾帶

指混雜在他物中祕密攜帶。

隘ㄞˋ口

狹窄而險要的山口。

自慚形穢

因容貌儀態不如別人而感覺羞愧。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衣衫襤褸ㄌㄢˊ ㄌㄩˇ

衣服破爛。

【例】公園裡的座椅上躺著一名衣衫襤褸的老人,形容憔悴,相當可憐。

震死

被雷擊而死。

懾 ㄓㄜˊ

震驚恐懼。

古鑠ㄕㄨㄛˋ今

鑠,發光。震古鑠今,形容功業的偉大,可以震驚古人,誇耀今世。

【例】黃花崗殉難的烈士,其愛國行為震古鑠今。

二、相關資料

、修辭

●摹寫:把自己對於人、事、物的各種主觀察覺,用文字具體的描寫出來,又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例:橘色背心在陽光下發光。(視覺)

●擬人:將描寫的事物擬化成「人」,並賦予人的思想、情感或動作,使其形象更加鮮明。

例:與垃圾為伍不丟臉

說明:將「垃圾」轉化為人,可與之為伍。

對偶「對偶」是指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詞語,詞性及字數相等、結構相似,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的一種修辭法。

對偶修辭的功效,在於能使讓文句具有形式對襯之美。善用對偶,可使文句互相對襯,除了兼有形式美,唸起來更富有節奏感。(資料來源)

例:「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例:收掉我們製造的骯髒,吸納我們丟棄的臭味。

說明:「收掉」對「吸納」,製造的骯髒」,「製造的骯髒」對丟棄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