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六下國語

10課-打開心中的窗

一、文體:記敘文

二、主旨:

  只要願意敞開心靈,誠懇與人來往,就能讓朋友豐富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贏得珍貴的情誼。

三、大意 

  作者從小性格害羞被動,緊閉心扉,和外在環境疏離,總是孤零零的羨慕別人高聲談笑;直到升上中學,開始試著主動與人攀談,打開心中的窗,生活因此改變。作者體會到:若能誠懇待人,打開心扉,就能為生活增添笑語,與朋友建立真摯的情誼。

四、寫作形式 

  以「打開心扉」為主軸,作者藉由求學的成長故事,分享自己與人交往的經驗。開頭描述交友的困境;中段寫出自己的性格與人際關係的轉變;末段分享自己的體悟及心得,最後利用巧妙的問句,敲開讀者心中的窗,與讀者連結。

五、技巧 

六、文章架構

(1)轉變前(小學)性格內向,朋友不多。

(2)轉變後(中學)主動交友,建立友誼。

(3)朋友的重說明朋友是書也是鏡子,能從中品味人生,圓滿自己的性格。

(4)體來打開心中的窗,能增添生活笑語,贏得珍貴的情誼。

七、修辭

例:我孤零零的,彷彿被棄置於荒島。

說明:把「孤零零的情況」比喻為「被棄置於荒島」,用「彷彿」當喻詞,屬於譬喻中的明喻。

例:我開始像蝸牛一般,小心翼翼的伸出觸角。

說明:把自己的動作比喻為「蝸牛」,用「像」當喻詞,屬於譬喻中的明喻。

例:心中的窗。

說明:把「內心」比喻為「窗」,省略喻詞,屬於譬喻中的略喻。

例:人的相異一如書的不同。

說明:把「人」比喻為「書」,用「一如」當喻詞,屬於譬喻中的明喻。

例:朋友也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優點和缺點。

說明:把「朋友」比喻為「鏡子」,用「像」當喻詞,屬於譬喻中的明喻。

例:我想,她說的該是別人,怎會是我呢?(懸問)

例:你呢?願不願意也告訴我你的成長故事呢?(懸問)

說明:上述二句只有提問,沒有答案,屬於設問中的懸問。

例:在這個窄小的天地裡,我是自在的,看書、寫作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也是寂寞的,和外在環境疏離。

說明:以「自在」與「寂寞」形成對比,凸顯內心的孤獨。

例:又認識了她的朋友,她的朋友的朋友

八、補充資料

◆作者介紹琹涵

  琹涵(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原名鄭頻,祖籍廣東 汕頭 潮陽。她在屏東縣 屏東市出生,在高雄市 小港區臺南市 麻豆區長大,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畢業,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結業。  

  曾任國文教師,著名作品有陽光下的笑臉、酸橘子、一口快樂井、忘憂谷、慢讀唐詩:愛上源自生活的美麗、慢讀宋詞:珍愛源自生活的深情等。  

  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並有詩、傳記與兒童文學等作品。  

  早期之作勵志色彩濃烈,而後轉入生活化,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呈現、生活中對周圍人事物的觀察,取材更見寬廣。  

  文字清麗雋永,內容情真意切,因為自然誠摯而動人心弦,充分表現親情、友情、師生之情,不論寫人、事、物、景,總映照出澄澈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懷。  

  作品曾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及海外僑校指定教材。

(資料來源:教育部教育百科 https://bit.ly/3wonh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