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六下國語

第06課-愛搗亂的動物

一、文體:記敘文

二、主旨:

真正愛動物的方法就是讓牠自由活動,和動物建立的友誼更是彌足珍貴。

、大意 

要真正了解動物的方法就是讓牠們自由活動。作者舉了烏鴉和雁的例子,說明在觀察的過程中,與動物建立友誼是很神奇的事。在實驗結果之外,作者還獲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寫作形式 

本文先為「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書導讀,讓讀者明白該書的「魔法」所在;接著敘述故事背景、作者對動物的想法,從動物學家的日常生活出發,引出一件件有趣的例子;最後寫出感想。

、背景知識 

作者是一位動物學家,他要從動物的行為中研究動物、了解動物。文章一開始提出愛動物的人,大概都能忍受動物惹的種種麻煩,並敘述動物跟他在一起的經驗,及對待動物的做法。為了說服別人跟他一樣接納動物,作者提出自己的意見及想法,這些主觀的文字,很明顯的表露了作者主張。

、技巧 

本文導讀中提到所羅門王那枚戒指的魔力,就足以激起讀者去感受那枚魔戒的渴望。本文開頭,先說明動物的天性本來就是愛搗亂的,應該讓牠們自由。

接著舉自己跟動物互動的實例,間接說明讓動物自由,除了可以了解動物,還能和動物建立起友誼。生活化的記錄,很自然的就引領讀者走進動物世界裡。

、文章架構

(1)導讀:簡介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書

(2)開頭

(3)經過(事件)

(4)結尾

、修辭

例:種種麻煩、常常、輕輕的、一群群、進進出出、微微、許許多多

例:牠一聽到,立刻就從高空迅速衝下。就在快要衝到我身上的那一剎那,牠張開了翅膀,減低了速度,輕輕的落在我的肩上。(視覺)

例:牠的羽毛緊貼著身子,雖然站得很挺,卻微微發抖,喉嚨也不時發出嘶嘶的聲音。(視覺、聽覺)

例:牠身後的門突然「砰」一聲被關上了,牠嚇得立刻張開翅膀,用力往上衝。(聽覺、視覺)

例:如果牠們整天被關在籠子裡,那麼就好像被處罰一樣,一定會愁眉苦臉。

說明:把動物被關在籠子裡的情形比喻成被處罰,以「好像」為喻詞,屬於譬喻中的明喻。

例:如果牠們整天被關在籠子裡,那麼就好像被處罰一樣,一定會愁眉苦臉。

說明:把動物賦予人的表情「愁眉苦臉」。

例:有些人認為,何不把動物關在籠子裡讓人欣賞呢?我想,你若要真正了解一隻智力高、精力足的動物,唯一的方法就是讓牠自由活動。如果牠們整天被關在籠子裡,那麼就好像被處罰一樣,一定會愁眉苦臉。

例:讓動物自由行動有什麼好處呢?我們觀察到的是一隻正常的動物,而不是囚犯,再說,我們如果能把動物養到牠可以逃走卻不逃走,心裡該是多麼快樂呀!

說明:為了引起注意,在表達之前,先提出問題,再自己回答,屬於設問中的提問。

例:在別人家裡,你可能會聽到有人大叫:「鳥從籠子裡跑出來了,快把窗子關上!」我們家裡卻是:「快關窗子,那隻鸚鵡要飛進來啦!」

說明:用兩個相反的景象,凸顯「我們家」的反應與眾不同。

例:快關窗子,那隻鸚鵡要飛進來啦!

例:我們如果能把動物養到牠可以逃走卻不逃走,心裡該是多麼快樂呀!

、補充資料

◆作者介紹  

康拉德‧柴卡里阿斯‧勞倫茲(Konrad Zacharias Lorenz,一九○三年十一月七日~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七日)是一位著名的奧地利動物學家、鳥類學家、動物心理學家,也是經典比較行為研究的代表人物,生於維也納。  

勞倫茲在一九二八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於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五年擔任維也納大學的解剖學助理教授。一九三三年,他完成了動物學研究,獲得第二個博士學位。  

一九三六年,勞倫茲在國際科學研討會上,遇見了尼可拉斯‧庭伯根。他們一起研究鵝,包含野生、馴養及混合種。一九五○年,德國普朗克研究院創立了勞倫茲講座。一九五八年,勞倫茲轉到馬克斯普朗克行為生理學學院。一九六九年,他成為第一位奇諾戴爾度卡世界獎(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的得主。一九七三年他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明鏡周刊稱康拉德‧勞倫茲是「動物靈魂的愛因斯坦」。  

一九七三年後,勞倫茲從馬克斯普朗克學院退休。退休後仍然在奧地利繼續他的研究和著作。尼可拉斯‧庭伯根稱勞倫茲為「動物行為學之父」。  

勞倫茲最有名的著作是科普書籍所羅門王的指環和攻擊與人性。(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夾敘夾議

記敘文中,「記敘」常和「描寫」結合,用來敘事、寫景、記人或狀物等,文中也會使用抒情的語氣或是議論的筆調。邊敘述邊議論是記敘文中可能見到的寫作手法,又稱「夾敘夾議」,也就是敘述中夾雜著議論,作者通常會針對一件事或某個情節提出自己的看法(議論)。這種寫法不需太多篇幅,而是簡潔有力、畫龍點睛,即可達到揭示文章或段落主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