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六國語

第01課-清平樂村居

一、文體:詩歌(詞)

、主旨:

 透過作者所見而記錄下來的悠閒農村景象,感受恬靜的生活。

、大意
溪邊有間茅屋,老夫婦在飲酒聊天,大兒子在耕作,二兒子編雞籠,小兒子剝蓮蓬。

、寫作形式
本詞以輕筆淡墨方式,描繪了一幅農村生活圖。開頭先寫茅屋,再聚焦在老夫婦,從「醉裡」點出老夫婦生活的悠閒自在,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愉快的心情。接著畫面延伸至溪東除豆草的大兒子,再描寫編織雞籠的二兒子,視線最後捕捉到溪邊淘氣的小兒子,以「溪頭臥剝蓮蓬」刻畫出其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閱讀這首詞,彷彿跟著作者走進農村,讓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技巧 

此詞創作於辛棄疾閒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 上饒)閒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閒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架構

(1)詞的原文。

(2)語譯。

(3)賞析詞的內容。

、修辭

例: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例:矮小的茅屋,坐落在長滿綠草的溪邊。

例:有戶農家依傍著清澈的小溪,周圍盡是茂盛的青草,生意盎然。

說明:將所見情景細膩描寫出來,屬視覺摹寫。

例:寥寥數語(疊字)

進階修辭

例:小兒子調皮、活潑的性格躍然紙上

說明:將抽象的「性格」比擬為能從紙上跳出來的具體事物,屬於轉化中的擬虛為實。

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雕琢的字句(類字)

、補充資料

◆「詞」簡介

詞以宋代最盛,為宋代文學的代表。故稱宋代詞作為「宋詞」。作品大致上可分為二派,一為婉約派,以清新婉麗為主;一為豪放派,雄渾曠達為主。  

詞是詩的別體,詩的一種特定的表現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曲子詞、詩餘、長短句、樂府。最早的詞,本來指的是歌詞,是一種配合樂曲可以唱的詩歌。它淵源於西漢樂府,奠基於隋唐,成熟於兩宋。每一首詞都有與其配合的樂調,這些詞調有的採自民間,有的來自外域,有的是樂工或歌女創製的,也有文人創作,詞調愈來愈多,為了運用方便,取了名,就是詞牌,詞牌就是曲調的名稱。

文人用原來的詞牌填詞,如果詠原來的內容,就在詞牌下面註明「本意」二字,說明詞牌同時也是題目。但是絕大部分的詞,只是套用格式,並不用本意。本課「清平樂」為詞牌名,「村居」為題目。  

詞依字數分類,就是按詞的長短畫分,通常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清代 毛宗舒訂五十八字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上是長調。  

詩不分段,詞分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單調,全詞只有一段。雙調,全詞分兩段,術語稱上片、下片,或是上闋、下闋。雙調詞的上片和下片,有的完全相同,有的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相同。清平樂為上片、下片完全不同,字數、句式和押韻也不同,上片句式為「四、五、七、六」,押仄聲韻;下片為四個六字句,押平聲韻。

(資料來源:摘自夏傳才 詩詞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