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和借代

譬喻是兩種不同類的事物有相似點;借代則是兩者之間雖無類似點,但通常有不可分離的關係,如主從、特徵或標記、產地與產物等等。

一、譬喻法

譬喻,或稱比喻,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法],這兩件事物或道理之中具有一些共同點。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體,「用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依。「用來連接喻體和喻依的詞語(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彿」等詞)」叫喻詞(或稱比喻詞)(只有明喻才有喻詞


句型為 " 甲 (喻體) 像 (喻詞) 乙 (喻依) " ;

譬喻法有幾種常見的類型 : 明喻、隱喻、 略喻、 借喻等等,分別說明如下:

  • 明喻(或稱直喻):喻體喻詞、喻依三者兼備。

例:

1.他 動也不動,彷如 石像。

喻體:他

喻詞:彷如

喻依:石像

2.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會發熱,會發亮。

喻體:太陽

喻詞:就像

喻依:一個大火球

3.我就如一朵花,向著太陽。

喻體:我

喻詞:就如

喻依:一朵花


  • 隱喻(或稱暗喻): 具備本體、喻體,而喻詞由「是」、「為」、「成」等代替。基本句型為 " 甲 (喻體)是乙 (喻依) "

例:

1.你的眼睛是星星。

喻體:你的眼睛

喻詞:是

喻依:星星

2.村舍與樹林是這地盤上的棋子。(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喻體:村舍與樹林

喻詞:是

喻依:這地盤上的棋子


  • 略喻將喻詞省略,只有喻體、喻依的譬喻。基本句型為 " 甲 (喻體) ------ 乙 (喻依) ",中間省略了喻詞 (如,像,似)。

例:

1.人怕出名(正如)豬怕肥

2.紀政,飛躍的羚羊。

3.人世間阡陌縱橫。

說明:將人世間(人生)比喻成田間小路,錯縱複雜,並省略喻詞,只留下本體(人世間)、喻體(阡陌),屬「略喻」。


  • 借喻將喻體、喻詞省略,只剩下喻依。 借喻既沒有喻詞,喻體亦不出現,直接用喻依來取代喻體因此借喻必須使用適宜,

使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理解喻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就很容易摸不著頭緒。形式是 " 甲 (喻體) 被乙 (喻依) 所取代"。


1. 天上張著灰色的幔

喻依:灰色的幔

<本體:烏雲>


2. 亂石崩雲,驚濤裂浪,捲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喻依:千堆雪

<本體:浪花>


3.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前赤壁賦〉)

喻依:一葦

<本體:小舟>


4.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論語·子罕》)

喻依:松柏、歲寒、雞鳴、風雨

<本體:君子、亂世>

註:松柏、雞鳴指君子,而歲寒、風雨指亂世

在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替代,稱為借代。


  • 以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替事物

如: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杜甫 贈韋左丞詩) 儒冠ㄍㄨㄢ儒者所戴的帽子或指儒生。

紈褲是富貴子弟的標幟,儒冠是文人學者的標幟,故各自替代。

紈褲:古代貴族子弟所穿的華麗服裝。後泛稱富貴人家的子弟。
白話:指富貴子弟不學無術卻無飢餓之憂;滿腹經綸的儒生卻窮困潦倒。


  • 以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替事物

如:每次寫到全台北都睡著,而李賀自唐朝醒來。(余光中 逍遙遊後記)

台北指住在台北的人,以此借之。
說明:
李賀(790~816) ,字長吉,世人稱他爲“詩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後世稱他爲李昌谷。他是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他創作出千古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等了200多年到了宋朝,才有石延年對出「月如無恨月長圓」這樣的絕妙下聯。


  • 以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替事物

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 短歌行)

相傳杜康是善於造酒之人,故以「杜康」代酒。
說明:
杜康是中國傳說中的人物,相傳善於造酒。有說杜康是酒的發明者,因此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製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

  • 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 陋室銘)

絲竹本為樂器之名,借為音樂之稱。
白話:沒有樂器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


  • 部分和全體相代

如:「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溫庭筠 望江南)

帆為船上之器物,借代為船之全體。
說明:

唐代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餘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白蘋:水中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採蘋花贈別。洲:水邊陸地。


  • 特定和普通相代

如:

A.三折肱而成良醫。(春秋定公時三年 ) ㄍㄨㄥ:胳膊(ㄍㄜ ㄅㄛ˙)。或單指肩臂相連處至腕的部分。

以三代多

B.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孟子藤文公下 )

以薛居州代善士


  • 具體和抽象相代

如:

A.披堅執銳,義不如公。(史記項羽紀 )

堅代鎧甲,銳指兵器
說明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鋒利的兵器衝殺敵軍,我宋義不如你。(原文網址)

B.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孟子離婁上)
小德大德及小賢大賢都指人

白話:天下在正道上運行道德不高的人被道德高的人役使,賢明不足的人被賢明的人役使。(原文網址)


  • 原因和結果相代

如: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 長恨歌 ) 御宇:統治天下。

以傾國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