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六下國語

第08課-火燒連環船

一、文體:小說‧記敘文

二、主旨:

敘述 聯軍運用計謀大敗曹操,進而三分天下的故事。

三、大意 

  曹操欲消滅孫權劉備的勢力,於是率領大軍南下。周瑜諸葛亮聯手抗敵,黃蓋施苦肉計,龐統至敵營獻計。 聯軍順著東風並引火燒連環船,軍潰敗,導致後來三方鼎立的局面。

四、寫作形式 

  本課以敘事手法,並描述雙方在應戰時所用的策略及方法。故事內容鋪陳緊湊,描述雙方在作戰時自信的神情及精采的對話內容,讓整篇文章高潮迭起,張力十足。

五、技巧 

本課以敘事的方式,寫出曹軍 聯軍所使用的策略及方法,整篇故事鋪陳緊湊,描述雙方在作戰時自信的神情及精采的對話內容,讓整篇文章高潮迭起,張力十足。

、文章架構

(1)背景曹操企圖消滅劉備孫權的勢力,展開赤壁之戰。

(2)經過

(3)軍大敗,形成三方鼎立的局面。

、修辭

例:煙霧瀰漫江面十餘里,燒得曹軍驚慌失措。(視覺)

例:野心勃勃、悄悄來到、紛紛生病、遠遠的、緩緩

例:江面映照的波光如白晝般明亮。

說明:火光把江面照得像白天般明亮,用以強調火勢的猛烈。

例:這個計策雖好,不過萬一敵人使用火攻,我們的連環船怎麼脫逃?(懸問)

說明:利用問句引起讀者注意。

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說明:引用諸葛亮寫給周瑜的話,以說明火攻的關鍵在「吹東風」,但未說明出處,為引用中的暗用。

、補充資料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三國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末黃巾之亂至蜀漢 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近百年間歷史。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是民間的主要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室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  

  而書中亦刻畫了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羅貫中

  羅貫中(約西元一三三○~一四○○年),名,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太原(今屬山西)人。一說錢塘(今浙江 杭州)或廬陵(今江西 吉安)人。初傑出的小說家,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小說,除《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他還是《水滸傳》的編寫者之一。  

  《三國演義》代表羅貫中文學上最高的成就,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作品,也是 長篇歷史小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且成就最高。  

  《三國演義》結構宏偉,組織嚴密,條理清晰。羅貫中善於描寫戰爭,全書一百二十回,描寫了大小四十多次戰爭,每次戰爭都寫出了各自的起因、力量對比、彼此方略等,有聲有色,絕無雷同之感。這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十分罕見的。(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赤壁  

  赤壁,是一個地名,現代指一九九八年改名為赤壁市的原湖北省 蒲圻市。而歷史上,赤壁出名的原因則是發生於二○八年的赤壁之戰,以及大文豪蘇軾赤壁為題的著名詞賦。赤壁之戰是發生於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當時基本控制了中國北方的曹操率領的大軍在長江沿岸赤壁烏林地區與劉備孫權的聯軍交戰,結果人數占劣勢的  聯軍發動火攻,曹操軍隊大敗,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也大致確定了三國時代三足鼎立、分割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戰不但對當時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參戰雙方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周瑜諸葛亮等為後代所熟知、敬仰,而民間和文藝作品中更出現並流傳了一大批生動的故事,如群英會、草船借箭、借東風、連環計等,「火燒赤壁」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戰事之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