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筆試準備心得

閱讀書籍:

1.搶救國文大作戰和中學生六用成語手冊(這兩本狂推)

2.謙謙國文、建中出版的高中國文學習資料

3.大學同學和網路上好心的前輩做的筆記

4.漫漫古典情和個人教學補充講義

5.翰林高年級國語教師手冊、補充教材新北市出版的甲乙本補充教材

因為我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小孩和家人,以及寫論文上,上面每一本書我幾乎都只有讀過一次,最多也只有一次半到兩次。但是每一次閱讀我都是精讀,讀懂意思才往下一頁,我覺得重要的內容我也會做標籤或是記號標示,如果有時間複習就只看這些地方。

在做考題的時候,我腦袋會浮現國文知識的心智圖,我會邊寫邊告訴自己有哪些地方還不熟,寫完考題就去補強那個部分和適度地做筆記加強記憶。

教甄是常模參照測驗,所以要在大家一定拿分的地方拿到分數,可以在大家都可能錯的國音失分,但是要在其他部分搶分數回來(別人得兩分,你失兩分;一得一失,就相差四分,落榜就從這裡開始了)。成語的投資報酬率可以說是所有考試內容裡最高的。只要有念,就會有分,而且還一次可以運用在國字注音、改錯和成語類的考題上。如果沒有時間準備國文,成語一定要準備,再來是必考的經史子集的內容,也要看過一次,有簡單的印象去猜。

相較於教育科目,國文是我花最少時間準備,考古題只有寫當年度的一兩回當熟悉題目。前兩年考試我只有念成語的部分,我的國文都可以保持在七十幾分;今年多念一些其他的部分,我的國文都衝高到八、九十分。比起數學,國文算是投資報酬率很高的一科。

一、國字注音、改錯和成語

1.基本上國字注音、改錯和成語都是同一類的考題,可以一起準備。而且這類的考題是基本題,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會全對的題目,

2.成語要記的量其實很多,但累積到一定的量之後,即便遇到沒有看過的成語,也都可以猜得出來。《中學生六用成語手冊》是我從國中一直用到現在的書,不僅裡面包含了每個成語的形音義、典故、用法,還有造句、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語。我從來都不死記書中的內容,而是有時間就翻,遇到不會的就做記號,看久了就記起來了。

3.考前我一定再翻一次《搶救國文大作戰》的改錯字,因為出題的命中率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只要我考前有看過一次,考改錯和字音字形我幾乎可以全對。

4.我平常在教國語的時候,我會補充很多課外的成語和詞語,邊補充,我自己就邊複習。孩子作業或考試寫錯的地方(新北市出版的甲乙本是很好的成語和字音字形複習教材),我也會講解。所以考題考出來,對我就是送分。認真教學還是會有回報的!

二、國音

雖然國音幾乎是各縣市必考題,但是因為我實在讀不懂聲調與變調,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只搞懂聲母和韻母的差別,其他的考出來就猜。猜錯就算了,因為基本上能讀懂國音的人不多,你猜錯,別人也不一定猜對或答對。在其他題把分數贏回來就好。

三、文字學

1.六書是絕對必考的,不僅要懂得造字的規則,也要會用造字的規則來判斷國字的造字方法。我曾經試過一個個死記每一個字的造字方法,但是記一次,忘一次,效果很差。所以我後來改變策略,只記某些特殊無法判斷的,其他的都靠推理。

2.中文文字的演變史也是必考,可以用「時間軸」搭配人和作品來理解文字的演變史,自然而然就通通記起來了。

四、國學常識(理解重於死記;推理先於死背)

四書五經是大家絕對會拿分數的地方。因為可以唸書的時間不多,我都是用理解和推理的,如果說要記,我也只有記關鍵字詞和冷僻無法做推論的專有名詞。考試錯了就做筆記提醒自己。這兩年開始考得很細,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千萬要精讀,把很多邊邊角角很細的細節看過一次,萬一考題考出來,也比較有印象要猜哪一個選項。

1.經史子集(用時間脈絡來理解)

2.作家生平(用作家人生境遇來理解)

3.國學常識應用(理解和會用就好,不用死記)

(1)年齡

(2)時間:年、月、日、季節

(3)借代所指稱的人事物

(4)偈後語/雙關語

(5)典故(這需要靠平日的大量閱讀的累積,遇到不會、沒有看過的典故要做筆記)

五、詩詞重組與填空

教甄和教檢很喜歡考一首詩或詞,填詩句中的一個字或重組詩句,解題方法有二:

1.記憶:

高中畢業前,國文老師推薦《漫漫古典情》這本書,裡面囊括365首中國經典詩句,當時老師說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他勾選重要的作品或句子背誦。我當時覺得自己的國文不好,傻傻地把老師勾選的內容每天念幾首,久而久之就記下來,但我的記憶也隨時間的流逝。我在考教檢前再翻過一次,就把所以的記憶喚醒,所以考試考到同樣的詩句,我就可以輕鬆選出答案。

另一方面,我也自編很多論語、孟子、禮記等讀經講義,講解完,再讓孩子們上課前兩分鐘朗誦。這也是邊教學,邊複習的例子。

2.用平仄、對偶、文意、押韻推論

教甄考試題目百百種,尤其是近幾年都喜歡考冷僻的詩詞,這時候就只能先判斷他是否是韻文,然後再依據平仄、對偶、文意、押韻對選項做推論。

六、現代文學(台灣文學作家/近代作家)與詩派:

1.先熟悉現代文學和新詩詩派的發展脈絡、代表人物和作品,遇到考題再由關鍵字和作者去解題,猜題準確率會比較高。

2.平日廣泛地閱讀考試以外的書籍、報紙,增強自己對近代作家的認識與語感。其他就是有點運氣了,有時候你有念到的,他考出來就等於送分。像今年台南國文考很多台灣文學,但考的幾乎都是我高中國文老師補充的內容,我大多都還有印象,所以我幾乎都可以猜對。

3.台灣文學越來越是考試的趨勢(桃園除外,桃園還是考很多古文),有心要考教甄的人,台灣文學要開始準備。

七、修辭學

只要概念清楚、會分析、會判斷,基本上修辭學的考題都是送分。如果遇到不會分析的考題,可以將「題目」+「阿摩」兩個關鍵詞用google搜尋,阿摩都會有詳解。請記得「理解」讓你獲得學習遷移的能力,死記只會讓你發瘋。

八、應用文

應用文是最不用精熟的部分,只要考試前一天翻過有印象,考試看到考題自然就會選了。

1.公文

2.書信

3.對聯和題詞(跟成語一起準備即可)

九、古文

雖然有人說要讀完大學國文選、古文觀止和經典的四十篇古文,但是因為我真的沒有時間,覺得一篇篇讀投資報酬率太低,所以我就只有精讀最經典的《學記》,隨著班上小孩讀經時複習,其他的都沒有看,完全憑語感和上下文文意猜。

十、教材教法

台北市很喜歡考教材教法,但也只有他會考,所以我沒有花時間念國語教材教法。但是因為帶了兩年的高年級導師,所以對於國語要怎麼上有一定的瞭解。再加上我喜歡去參加國語閱讀研習,所以我吸收不少國語教學的點子和理論。因此我在教材教法的考題判斷上也比較少判斷錯誤。

國文看起來無邊無際,內容龐雜。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很多時間閱讀,那一定要做投資報酬率分析,要從成語、字音字形先下手,掌握基本經史子集的國學常識,考前再翻一下應用文的部分。多理解、多推論,國文拿到七十分很簡單。但前提是一定得好好的把考試的內容讀過一次,才會有猜題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