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阻塞超危險,血栓其實無處不在!|陳榮堅醫師 健康--源起

LinkFacebookYouTubeInstagram

處於肥胖的狀況時,身體的發炎指數很高,會容易造成凝血機制異常,產生血栓

有一位約 30 歲的男性,BMI 高達 50,在外院開了減重手術。一般來說傷口大約兩、三天會慢慢恢復,但他的傷口卻已經過了兩週,還是非常痛,尤其是左上腹特別痛,所以轉來我這邊就診。

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指數很高,雖然說一般體重過重的人白血球本來就會比較偏高,但過高也不正常,因此詳細檢查後,發現他的脾臟有血栓塞住了,血液無法通過導致有一半的脾臟黑掉了

造成脾臟血栓的因素為何?

第一是肥胖這件事本身會有影響,包括三高都容易造成血栓,而且他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

再來就是,手術後打點滴,是為了要補充營養、維持體內電解質以及讓身體的水分充足,避免血栓產生;但出院後,如果水分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脫水的狀況,這時就可能引發血栓,綜合以上幾點,可能就是這位病人發生血栓的原因。

然而脾臟血栓比較麻煩的是,因為脾臟是血液非常豐富的器官,會造成栓塞絕大部分都塞的很死,不太能輕易使用血栓溶解劑,不然可能容易造成大出血,所以一般都是使用抗生素保守治療。

他大概住院五天後開始發高燒,追蹤發現脾臟那塊壞死的地方爛掉、化膿,開始變成液化了。曾經有這種案例的病人,嚴重的甚至需要手術切脾臟,所幸這會患者運氣比較好,我們插管將爛掉的部分引流出來,後面的就慢慢長好了。

所以血栓可說是無處不在,任何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可能產生,因此維持血管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從日常的生活習慣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