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慾.媾》

《煉慾媾》一場因性而生的暴力事件:性慾與暴力是否還能「自然」?

文/林沛瑤


在作品的一開頭,《煉慾媾》引用了波西著名的畫作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1510),並在每一篇章的開頭引用《創世紀》的幾段文字,從「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禁果」到「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等等。作品中試圖用燈光的顏色做不同的時間性與氛圍的區分,如詭異而強烈的紅色、藍色燈光,似乎指涉著過去、不斷糾纏著現在的夢魘、記憶或者潛意識;而第一個鏡頭的暖黃色光,則是作品的當下時間,一道側光似乎從門縫打進來。男人先行出現在第一個場景中,疲憊地醒來並逐漸驚恐地進入回憶。回憶中有女性性感的形象,撫摸自己身體的動作及剪影,以及倒在地上、被繩子綁住似乎死亡的女性。隨著男主角的回憶以及創世紀的文本,逐漸揭曉了一場似乎因性而生的暴力事件。

對我來說,這是一件以影像中的男性作為第一人稱的作品。他經歷了回憶,感到驚恐以及悔恨,事件不斷回返、過去不斷糾纏著他。事件中有男人的暴力,以及受暴的女人,然而男人為何施暴?在看完這一男性對性(慾)的躊躇、害怕與欲望交雜,並被以女體為符碼的性之慾望勾引後,突然間劇情就由情慾轉為暴力。在這之間男人為何產生施暴的衝動?難道是因為對產生性慾感到惱怒、羞恥?在這樣的疑問下,最後男人以一種懊悔而悵惘的姿態,拿起女人留下的洋裝共舞。

在《煉慾.媾》之中,性慾和身體的形象密不可分,而作品中唯二的身體恰為一男一女,再加上引用了《創世紀》的文本,我認為在作品的一開始,「性別」的概念就緊跟在「性慾」和「身體」之後被亮了出來,但卻是一張重要卻沒有被妥善照顧的牌。女性的身體在這件作品中,恰好符合了女體作為慾望客體的刻板想像。女性的身體最一開始是脆弱、受暴的,再來隨著鏡頭剪接,女人坐在祭壇上,像新娘似的在半透明白紗下撫弄著皮膚。隨著時間進行,開始由脆弱的新娘轉為挑逗慾望的形象,好似交代著為何引發男人的殺機(但其實女人在其中甚至沒有任何的行為或表態)。女性在這件作品中,只有純潔、性感或受暴三種形象。又或者在這件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只是作為一個男人性慾望的象徵符號,性慾先是被壓抑,再令男人感到羞恥及悔恨;女人根本不是以一個(女)人的形式存在於作品內部。

創作訪談中提到,「在現代性別浪潮、家庭觀念、道德文化不斷轉變的浪潮下,習慣性提及的倫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束縛下,是否過於輕率地將性限制於二元善惡?」然而這件作品卻恰恰服膺於原始基督宗教經典的陽性敘事:男性將性慾的產生怪罪於女性,所以再度上演女性受暴、男人事後悔恨的劇情。在缺少一個與文本抗衡的敘事之下,最後《創世紀》似乎仍然為《煉慾.媾》中男人的暴力衝動背書,暗示這是某種「本能的」衝動,上帝說男人與女人彼此為敵,敘事就跟著此一既有的文本,演繹了一場性別之間的暴力,且沒有對此多加提問。或許此作希望透過男人事後悔恨的視角,來討論源於道德限制下的性壓抑造成的罪孽,但我會認為針對社會文化與道德「如何」限制及「如何」造成壓抑,創作者必須給出自己的觀察與詮釋,畢竟人類已經形成社會文化並生活在其中,否則終將還是會訴諸於本能和人性「自然」:性慾若是自然,暴力與自私也是自然的,若強調回歸自然、釋放本性,是否就沒有必要繼續討論善惡以及道德的問題,反而合理化了施暴者的行為?

如果希望討論性與暴力之間的關係,我認為除了需要多加小心,不將作品的基礎侷限在單一視角以及單一的既有敘事,可能也需要更細膩地關注到暴力成型前的敘事安排,避免落入一種危險的本能詮釋說。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性的暴力不是不能被再現、詮釋或演繹,許多所謂大膽突破禁忌的作品可能也有性、虐待與暴力的情節,當然這些作品背後的意識形態及創作倫理可能需要另外檢視與討論,但即使再現了暴力,觀看後仍能提供某種反思性,例如在觀看當下給予觀眾強烈的羞恥感或厭惡感,卻能使我思考為何自己會產生這樣的感受,讓我重新思考性、愉悅與羞恥的邊界等等。除此之外,我也期望盡量避免形塑標準的與合格的「受害者」形象,避免無形中助長性暴力事件中檢討受害者的風氣:如果我不如白紗新娘那般純潔而無辜,我受暴就是應該的嗎?性與性別議題由於跟身體符號密不可分,在視覺化的過程中勢必會遭遇相當大的挑戰:除了希望連結社會現實,又必須逃離社會「原生」父權之眼的性別敘事。這想必是所有性別與身體議題的工作者都必須一再細心意識與琢磨的。

因應此次疫情的變化轉為線上展演,對舞蹈背景的創作者而言,相信適應鏡頭拍攝與影像剪輯敘事也是一大考驗。我私心期待此作未來在身體的表現上,或許能將戲劇性的演繹元素降低,更著重調度舞蹈中身體質地的變化,更加擴展性、性慾以及暴力的不同身體感知面貌,並模糊性別之間的邊界,相信作品會更引人入勝。


女性的身體最一開始是脆弱的、受暴的,她倒在地上、被繩子綁住且似乎死亡。

男人的回憶中有女人性感的形象,撫摸自己身體的動作以及剪影。女人坐在祭壇上,像新娘似的在半透明白紗下撫弄著皮膚。

男人對性(慾)的躊躇、害怕與欲望交雜,在被以女體為符碼的性之慾望勾引後,突然間劇情就由情慾轉為暴力。


《煉慾媾》藝評

文/陳虹均


《煉慾媾》乃以舞研所創作組同學劉靄淇為主創者的作品。此作品結合音樂系的音樂設計、新媒系的影像設計、劇場設計系的燈光與技術設計、電影系的攝影剪輯而成。作品形式為長達11分鐘左右的影片,以聖經經文或繪畫的影像劃分成數段。

第一段首先出現了《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的影像,可以解讀為對世俗肉體放縱的告誡;對生活的誘惑將承受的風險的嚴重警告,再到對終極性愉悅的喚醒。而同時影片中,演出者葉喚軍所飾演的男子從某處像人世間的地方醒來,象徵了他即將體驗到這塊被上帝所遺棄之地——人間——所有歡愉與其帶來的災禍。

第二段引用創世紀1章27節的經文:「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這段情節中演示了女人乃是透過亞當的肋骨所造。鏡頭從演出者劉靄淇所飾演的女子的雙手,一路蔓延到全身,身披白紗彷彿是夏娃剛從亞當的肋骨中誕生出來。這是創作者首次對這名女子的描述。

第三段出現的影像是杜明尼基諾 Domenico Zampieri 著名的畫作《亞當和夏娃 》(Adam and Eve )。在畫面中,亞當一臉懊悔地面對上帝,手卻指著夏娃,彷彿在對上帝控訴,是夏娃害他偷嚐禁果的。同時出現這段創世紀3章12節的經文:「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男子懊悔於自己犯下的罪行,可是將這份責任歸咎到女性身上。可以合理推測這份罪行便是與人類的情慾有關,男子向女子犯下了性相關的罪行,感到痛苦不已,卻又認為是女性的美麗所導致的。在聖經中,上帝知道他倆已受騙,已知羞恥為何物。既已受誘惑,只好懲罰應有的罪行。上帝對夏娃說:「 因你沒有聽我的話,偷嚐禁果,我要讓你承受作為女人,最痛苦的生兒育女,這是必須飽受劇烈痛楚,才能有所得的天職,也要讓你長期侍候丈夫、聽命丈夫工作。」上帝也對亞當說:「 你聽從你妻子的話,違背我的命令,你必須勞碌終生,辛勤工作 。你從塵土來,但終歸回塵土。」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旨意,必須承受「生命的承擔」懲罰,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原罪」。也因此,人的慾望就是原罪的來源。

第四段引用了創世紀3章15節的經文:「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要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此段出現了男子犯下罪行的回憶,疑似對女子暴力相向,殺害了女子。但這份暴力與憎恨,卻來自於對女性的愛與佔有,以及被慾望吞沒而失去理智的結果。最後,又出現一段創世紀6章11節的經文:「世界在神的面前敗壞,地上滿是強暴。」展示了人類的災禍在此時已經蔓延了大地,而且幾乎到了難以挽救的地步。

第五段引用了創世紀3章22節的經文:「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死,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耶和華神變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男子基於自己的罪行,虔誠地禱告,盼望可以獲得救贖,卻仍然止不住對女子的思念,藉由女子的衣物來表達他內心對女子的渴望。這個手持女性所有之物來召喚女性形象的情節,正是創作者透過地獄遊(觀落陰)的概念,來喚醒這名女性與主角之間的糾葛。而窗外映照的光,象徵著正是全人類急欲尋找的真理的出口,渴望擺脫情慾、不再沈淪,但是與這扇窗口共同出現的,卻是男子與女子之間的片段,代表著即是已經看見了真理的出口,卻仍不得其道而出,只能流連在過去的慾望中。

最後對於結局,創作者給了一個相對溫柔的回應。影像設計以布賈爾迪尼(Bugiardini)的畫作《亞當與夏娃》(Adam; Eve)這幅二連畫的左半部作為素材。這幅二連畫以中間一棵蘋果樹為分界,左邊是夏娃伸手迎向人頭蛇身的撒旦,右邊則是亞當。沒有顯示出來的右半邊的亞當,象徵了雖然男性的情慾罪行歸咎與女性的誘惑,男與女,正如亞當與夏娃,仍然是禍福相倚,無法一分為二的命運共同體。在畫面裡,男子抱著女子的衣服緩緩起舞,像是放棄了先前的掙扎與痛苦,投降於自己的思念與慾望,在品味著自己與女子之間的情感。這個結果恰好呼應了創作者的理念:「一念纔起,何者為善,何者為惡,慾望之下,善惡既殊,禍福即異。」人在紅塵間必定受情慾所苦,而是非對錯卻不是能輕易一分為二的。

創作者透過七宗罪的「情慾」為題,以舊約聖經的經文中,伊甸園裡亞當與夏娃的糾葛,開啟人世間男性沈淪於情慾,卻又忍不住歸咎於女性的敘事。同時加入了觀落陰的概念,貫穿了一場性犯罪之後罪犯的自白與懺悔。作品敘事脈絡清晰,命題清楚。創作者利用聖經故事的架構闡釋一樁情慾所致的悲劇是生動具體的,但是令人好奇接下來的篇幅可以往哪裡發展?若人類注定沈淪於情慾之中,女性是否終究只能默不作聲地接受命運的制裁?還是可以起身反抗?人類若投降於情慾的因果,是否顯得神的獨裁與不合理?身為觀眾與評論者,十分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作品延伸,針對這個巨大的議題給出更深層的辯論。


第一段出現的影像設計,素材來自荷蘭畫家波希(Bosch)的經典畫作《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女子的誕生象徵著情與慾與罪帶來的漫天蓋地的混亂。

第五段,男子對著象徵真理的光明窗口虔誠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