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不覺》
《憂鬱不覺》
猶豫to憂鬱, that's different thing!
某天晚餐幾個朋友的閒聊:「組一個團名「猶豫不決」的樂團,那麼現場表演感覺會很ㄎ一ㄤ!」而後憂鬱不覺的諧音雙關成為團隊名,成員橫跨電影美術藝跨所與外校同儕友人,企圖實驗某種低度表演的影像。
長期猶豫將至憂鬱而不自覺。
「猶豫不決」是人們面對抉擇時普遍的狀態,而「憂鬱不覺」是長時間處於此狀態之後的檢視結果。
令人難以抉擇的原因來自紛雜的可能選項,焦慮頻繁顯於直面未來抱持期許,卻得在未知的過程中等待,對此我時而感到恐懼,或許這是思考創作當下的普遍狀態。我透過文字遊戲的開端轉化為行動與影像生產,名為「猶豫不決」樂團在一段影像時長4’33’’的「憂鬱不覺」狀態,透過以表演的方式作為反擊的動力,藉此消彌這種較為負面能量,形塑出某種低度表演與鏡頭語言的組合實驗。
提及作品/團隊名稱,創作計畫發起人蔡尚孚揚起淡淡的微笑,彷彿回想到作品概念誕生於唐突惡趣味的一刻:「組一個團名「猶豫不決」的樂團,那麼現場表演感覺會很ㄎ一ㄤ!」。而後「猶豫不決」又因著諧音再次扭轉最終成為「憂鬱不覺」。初次認識蔡尚孚的作品,是在水谷藝術舉辦的個展《小春夢》,進入位於萬華區民宅格局的展演空間,幽暗曖昧壟罩著殷紅燈光的空間中,湧動的慾望將女性身體拆解,分別以《飄盪》、《徘徊》、《尾隨》這幾件機械裝置在詼諧與弔詭中展示藝術家本身對慾望的想像。近期拍攝的短片《Fingerstyle》中,五個身穿西裝,帶著復古彩色鏡片墨鏡甚或叼著香菸的漂丿男子分別穿著SM風格的機械手臂懸吊在雙腿之間,撥弄著車輪、BMW標誌、樓梯扶手、按著提醒鈴,面對鏡頭時畫面浮出銀灰色’’ Fingerstyle’’的標語(畫外音也同步以充滿男子氣概的聲腔吼出),超現實充滿陽剛氣息的人物風格彷彿日本特攝片中粗暴卻可愛笨拙的反派角色。《Fingerstyle》創作介紹寫著:
指行於此,路過。
感性的相反,我會說是「性感」。
可能嚮往成為某種優雅高質感的人類,
但心底其實反對這麼做,不確定。
在蔡尚孚先前累積的創作中,多顯見創作者對慾望的陳述的各種綺想,然而此次妖山混血盃的新作《憂鬱不覺》的創作內容,似乎由慾望偏移到情緒。作品形式預計以短片形式呈現。延續著蔡尚孚作品中具有悲中帶喜的黑色幽默、以機械裝置擬仿著人體局部肢幹的特徵,和過往作品不同之處在於出現了較為線性的故事敘事為作品奠基了一個特定、具有大眾性的背景。從藝術家本人親自與合作成員披上全黑裝束,拍攝出文青搖滾樂團般的宣傳照開始,便向觀眾預示了在作品內藝術家即將扮演的角色,蔡尚孚所慣用的機械裝置軀體同樣會現身於此次的短片中,化身為樂團樂器演奏所需的一部份。《憂鬱不覺》試圖擬仿一組樂團,但音樂並非此次作品呈現的最終目的,藝術家希望以既有的展演型態,並將其解構。偽造一部樂團的紀錄片,華麗的影像中沒有搖滾樂閃耀的激情,沒有底下群眾在樂聲中熱切狂歡吶喊,僅有的是在樂團演出前團員在舞台之後的緊張、不確定性 蔡尚孚自述:「藉由這部影像或許能讓因選擇障礙而困擾的憂鬱族群產生某種共鳴,我認為這可以是具有時代線向的側寫」。
訪談/撰寫者:王鐙儀
蔡尚孚
1994年出生於台南新營。作品於行為表演擺盪到互動裝置為主的創作歷程,樂衷探究日常重組的實驗,癖好觀察各形式的人類互動,作品多以現成物改裝的動力裝置呈現,探索符號疊合的意義擴散,企圖生產更為畸趣的荒謬現象。
林郁晉
出生台灣屏東東港,成長於桃園,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定居於台灣新北汐止。透過展覽的方式以討論歷史、時間及社會體制所帶給人的諸多限制,並在其中試圖找尋某種自由的出口。
樂團 猶豫不決
主唱 劉光晏
鼓手 陳俊宇
吉他手 張之瀚
鍵盤手 謝其軒
幕後人員
導演 蔡尚孚
攝影 劉耀鈞
燈光 劉光晏
剪輯 劉耀鈞 蔡尚孚
美術設計 蔡尚孚
道具執行 謝其軒 蔡尚孚
調色 劉耀鈞
聲音 符家寶 蔡尚孚
特別感謝
蘇匯宇 謝其軒 陳俊宇
劉光晏 張之瀚 Natasha
符家寶 謝詠程 Anne Wang
許芷甄 林書緯 Frankie Sin
林韋侖 劉文棋 陳姝蒨
林郁晉 林彥翔 吳亦緯
吳鎮宇 江郎 高凡 林燁
鄭永岳 洪狄 段沐 昌哥
北藝大荒山搖研
北藝大妖山混血盃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