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思1
時常聽到有人說”哲學”一詞, 上至飽學之士,下至市井小民, 總會不時聽到”哲學”兩字被掛在嘴邊, 但何謂”哲學”?
大學學科被稱作”哲學”, 老者閒談自己的人生”哲學”, 他們說的都是”哲學”.
”哲學” 就是 思考, 就是生物思考的方式, 也就是智慧. 是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
你可能會認為太過空泛. ”哲學”是思考的方式? 有腦袋的人自然就會思考, 豈不是所有人都有”哲學”?
是的, 你說得完全正確.
只要你有腦袋會思想, 你就已經擁有你自己的”哲學”.
哲學從古開始, 有一群學者, 哲學家對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有著尋找其意義與存在法則的執著. 他們對世界的運轉,一切事物的看法和討論, 對人類思考方法的檢討, 千百年來一直發展至今, 被歸為哲學一系, 也成為高等學府的一門學科.但事實上, 真正的”哲學”存在於所有人的腦袋裡.
折思一文, 要談的不是這些, 不是前人的思路, 也不是什麼學,什麼學的專門學問. 只是談談本人這些年, 所見所思.
哲 一字, 為什麼是折下面一個口呢?
人類的思考方式,總離不開幾個步驟: 好奇, 疑問, 尋找, 辯論, 証明, 結論. 當然也可能在思考過程中引發更多疑問, 但我們發現到當中的源頭是好奇.
“疑問, 尋找, 辯論, 証明, 結論” 都需要用理性客觀的思考才可以得到正確的結論, 但是問題的源頭”好奇” 不一定是理性的存在. 好奇的背後可以有很多原因, 而我們發現到, 人在滿足了物質與生理上的需求後, 往往會尋求精神上的滿足, 然後開始思考自己的義意.
而這一切, 也許與”好奇”一樣, 是由非理性的源頭開始.
也許就是自人類存在開始至今, 一直為人所道的: 情感, 心靈, 靈魂, 神
我不會用口說服任何人認同我的想法, 也就是”折思”一文取名的理由.
下一篇再談
2
非理性的源頭, 究竟是什麼呢? 是什麼驅動一個人產生各種行為呢?
人為什麼會動? 我很小的時候就產生了這個問題.
- 人的身體有各種器官和組織共同運作, 由腦部發出訊息, 控制人體活動.
那麼為什麼要動呢?
- 為了日常生活.
那又為了什麼?
- 為了生存.
那時只是小學生的我所能得到的結論 : 人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生存.
那時候我認為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因為 ”生存” 的意志而存在. 在這個意志之下, 所有的行為都依循”因果律”的法則而運作.
某事某物發生了, 經過必定的過程, 引起了某事某物.
原因, 過程, 結果.
而結果可以是另一個結果的原因, 於是永無止境, 世界就被運轉起來了.依據”因果律”, 所有東西都可以被分析理解, 科學可以解釋一切, 未解開的事物只因為現今科技水平未夠, 總有一天可以被解開, 而人只不過是擁有智慧的生化機器.
而情緒感情, 是人類為了生存而發展出來的一種保護機製, 彷彿是一個程式運作.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你被人打傷了手, 手部痛楚的感覺讓你知道這是不好的,危險的事情. 於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 對於打傷你的人, 你會有生氣或威脅等的情緒.. 而對方收到你的情緒,也就知道你的意思, 而決定停止或繼續等等.
再舉一個例子:
有個小孩藍球比賽輸了, 於是很不開心,不停練習不休息不吃飯. 小孩因為理性思維未夠成熟, 於是比較容易產生,不停練習不休息不吃飯這一類情緒發洩或自我懲罰等行為. 而比賽輸了為何會不開心? 如果那小孩認為自己有能力贏,並且想羸的話, 那麼輸了比賽, 無異於是自我, 自信能力被否定的一種情況. 不開心的情緒讓小孩保護自己不再希望同樣事情發生.
很複雜嗎? 但以上只是部份的例子不足以說明所有. 人類的情緒感情系統之複雜, 是我用了十多年時間也未敢說完全弄明白的.
也許這樣說吧.
如果有一天人類打被打不會生氣, 比賽輸了不會不開心, 孩子出生不會喜悅, 失去所愛不會悲傷….. 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想那時候是世界末日了吧.
如果是對哲學有所了解的朋友, 大概會發現, 小學時候的我是一元論者. 即認為世界只有物質層, 只有我們這個身體存在的物理空間.
但以上想法並不全面.
人類的情緒感情系統與認知斷定的方式, 我會在往後的文章中再談, 下一章繼續 ”非理性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