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軌道競賽
分享與抽籤
分享與抽籤
一、詳讀實施計畫及時程。
二、熟悉競賽規則與規定。
三、尋求協助,請教有經驗的得獎學校指導老師。
四、挑選學生組隊、隊伍命名、熟悉競賽規則。
五、教導學生寫程式、以及如何修改程式。
詳閱競賽實施計畫及時程
重點事項
1.參加教師研習,例如、輪型機器人組-創意軌道挑戰賽 +相撲賽。
2.注意網路報名時間,報名網址位於三民高中:https://robot.smhs.kh.edu.tw
3.注意核章報名表繳交期限,以Email繳交即可。
4.參賽指導老師賽前說明會議。
報名限制
5.國小組報名限制:國小三至六年級。
6.國中組:國中一至三年級。
7.高中組:高中一至三年級。
比賽場地示意圖(比賽格線圖)
比賽器材及使用規則
比賽用之木質軌道區塊為寬約14.5公分之高架結構,軌道面離地板之高度約6公分,軌道上白線寬度約2公分。
軌道區塊依長短分為長(約43.5公分)(編號1-5、S板)及短(約29公分)(編號6-9)兩種長度,如下圖所示。
軌道面是由大圖輸出黑底白線貼紙,平貼於軌道上端表面。
起點板放置於起點區中,僅限於比賽計時前放置機器人用,不可用於競賽過程中。
S板為長板塊,於長邊分別為1、2個出入口,於節點上有紅色圓點標記,如圖
示意。
於9、18、27行設補給站區。大會經由抽籤抽出各組別補給區的補給站地點,通過補給站將獲得額外的分數。
競賽規則與規定(2023年版本)
機器人的規定
1.機器人必須為輪型,長寛高均不得超過20公分,且重量不得超過1公斤。
2.機器人必須以電池作為電源,不得由外部供應電源。
mBot鋰電池電壓3.7V,電池盒使用三號電池4顆6V。
3.機器人必須循軌道白線移動,是否?可用紅外線或藍芽方式遙控其速度。
4.可使用3DP列印件改裝。
比賽規則
1.大會從公佈的軌道型態中,各組隨機抽出三種軌道組合,並公布加分點,即開始競賽計時,每組選手需在競賽時限內,從抽出的三種軌道組合中,自行選擇一種軌道組合(以下簡稱"三選一題目"),並完成軌道路徑規劃紙規劃、程式修改、機器人現場實測練習及檢錄,練習及檢錄時間參照簡章。
2.軌道佈建原則:選手規劃軌道路徑時,需以三選一題目之4片軌板各用一次組合成一「軌道回合」(依照組別需加入S板),機器人由起點到終點之路徑,是由數次「軌道回合」組合而成,各軌道回合必須將三選一題目之4片軌道板完全使用,但不限制各軌道回合內的軌道排列順序。
3.每隊比賽最多可有三名選手下場,最多兩位選手共同操作軌道佈建,已檢錄後的規劃圖可帶上場自行運用。
4.選手需將起點板放置於起點區中,機器人置於起點板的軌道上,將軌道依路線規劃圖所設計的第一個「軌道回合」排定次序,連接於起點板軌道末端,「軌道回合」不可規劃於起點區。
5.由選手啟動機器人出發,機器車尾通過起點線(起點與第一行間),啟動計時。
6.比賽計時期間,同一選手同一時間只能拿起一片機器人已通過之軌道板,先拿起的軌道板需優先緊接於已佈建之軌道末端;若同一選手同時手持兩片軌道,則判定違反軌道佈建原則-雙舉板。
7.軌道一經放置(操作手已離開此板),除非機器人再次通過該軌道,否則不得再改變其排列之位置、順序與方向。
8.各組別根據規定,操作使用S板次數。
9.機器人在競賽期間行進時,若發生下列情況,即暫停計時。選手可選擇利用剩餘時間依第一個「軌道回合」排定次序於起點重新出發並繼續計時,或結束該回合比賽,並記錄位置與時間。每隊在時限用完之前,只有一次重新開始之機會。
出界:軌道擺置超出場地底圖格線範圍(終點區不在此限)。
出軌:不依循軌道面之白線行走(白線不在兩動力輪之間)。
落軌:中途跌落軌道。
停滯:在軌道上產生後退、原地迴轉或其他不連續前進的動作。
干擾:選手明顯碰觸機器人影響機器人的自主行進。
複用:違反軌道佈建原則、S板未依規定正確使用、雙舉板。
超時:總時間超過2分鐘。
10.補給站加分:機器人於軌道板上行進時,正投影完全通過任一補給站,即可累計加分,每一補給站只能累算一次;若失誤從頭出發,則該回合加分重新計算。
通過1個補給站加03分、通過2個補給站加13分、通過3個補給站加33分
11.S板特規:若S板覆蓋超過1/2加分點格位面積,當機器人完整通過該板(不出軌狀態),則視為通過加分點。
12.比賽細項
限時:比賽時間以2分鐘為限,2分鐘到仍未達陣者,由裁判判定機器人當下「車尾」位置作為成績。
「車尾」通過起點線開始計時,「車尾」通過終點線結束計時,車尾未通過終點線時若產生「失誤」則暫停計時。
得分:比賽成績分數以2分鐘內達到之距離分數(車尾當下所對應之格區號碼,即為分數,機器人完全通過場地終點線,進入終點區,即取得37分),再加上途經「補給站」得分之總合,單場次比賽滿分為70分。
以得分排名,分數相同則以用時較少者排名優先,隊伍以該自選題目及成績進行該組別排名,不再劃分題目成績。
對於上列比賽規則,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修改,解釋規則之權利。若對比賽規則有爭議時,仍以裁判判定為依據。若採取重賽,則依重賽後成績為主。選手完成成績確認簽名或離開競賽場地後,則不受理事後提出之意義。
13.注意事項
請避免指導老師、選手之間,在競賽過程中用任何形式溝通。
禁止攜帶與使用任何通訊設備,經查獲則取消競賽資格。
請選手教練自備防疫用具,口罩、鉛筆、飲用水等。
官方提供規畫紙1張,下場使用需使用大會提供的規劃紙並先清楚寫上隊伍資訊。若有破損,可更換一次。
操作的設備、電腦,需自行準備充足電源。
影響會場秩序者給予警告,屢勸不聽則取消參賽資格。
選手不得攜帶任何文書資料參與練習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