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碧華

簡介

大臺北人想買布,通常會去迪化街與永樂市場,而三重碧華布街,卻是服裝科系學生、衣服包包手作愛好者的尋寶天堂。 「厝邊頭尾皆親戚」是碧華布街一個有趣景象,因為以前生意好做,就一個拉一個,所以這裡沒有競爭,而是互相幫忙。如果在這家找不到想要的布料,老闆會介紹你到可能有貨的店家。

碧華街主要賣的是庫存布,也就是大量訂製布銷售出去後,可能變成某廠牌的服飾、布製品,剩下的就到這,因此碧華街的布價格比迪化街便宜很多,但種類零散且易斷貨,所以無法大量穩定的供貨。由於三重地區發展成衣廠及染整廠,批發布商逐漸往碧華街聚集,慢慢形成布街。

歷史

五十年代後有大批來自彰化、雲林、嘉義的移民移入三重,而碧華街以和美、鹿港、福興一帶居多。在早期其實布的生意稱不上是個行業,當時偶然發現部分的碎布,出於節儉的念頭開始將布整理分類,掙點小錢以求溫飽。大約在60年3月,碧華街出現第一家與布相關的店舖 。

六十年代 ,碧華街的布業由第一家商號處理碎布開始,經營狀況不錯,於民國63年成立了自己的布行--協富布行,並帶領親朋好友一起加入,形成後來布街的面貌,民國66~67年,再度掀起一波高峰,藉由本身販售布的經驗 加上碧華街的聚集經濟效應,使布街快速的發展與成長。

七十年代最盛時有三百多家布行,國內外的成衣商都來這裡買布。「那時整天都是貨運進進出出,」而隨著臺灣成衣業外移,碧華布街也逐漸沒落,只剩一百多家在苦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