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

簡介

華人地區傳統用來祈福、祭祀的用品。 常常用來各種傳統節慶和宗教儀式上,通常是透過火燒,以傳給神明或者亡靈。

紙紮在民間有很多不同的稱呼,如扎作、糊紙扎紙、扎紙庫、扎罩子、彩糊等。廣義的紙紮包括彩門、靈棚、戲台、店鋪門面裝潢、匾額及扎作人物、紙馬、戲文、舞具、風箏、燈彩等。狹義的紙紮指的是喪俗紙紮,主要用來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扎制的紙人紙馬、搖錢樹、金山銀山、牌坊、門樓、宅院、家禽等焚燒的紙品。


起源

紙紮起源於古代民間宗教祀祭的活動,後來逐漸成為慶祝節日的一種裝飾藝術。每逢節日或喜慶之際,民間藝人則會發揮各自的技能,扎製成高意幽默的“老鼠攀葡萄燈“,喜得貴子的“麒麟燈”,希望小孩健康的“鴨(壓)子燈”,祝福新婚的“鴛鴦燈”,祈求豐收的“金魚燈”,以及各種花草、鳥獸等。這些色澤美麗、造型樸實、寓意明快的各類紙紮品,均使用竹、木、線、紙為主要的材料。以竹、木為骨架,以糊彩紙裝飾。為喜慶歡快的活動添加幾份色彩,同時也為哀喪、祀祭場面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中國的紙紮藝術最初起源於喪俗,它是將扎制、貼糊、、泥塑、彩繪等技巧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它是為滿足民眾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種形式。

意義

紙紮品是一種藝術,也代表著一份珍貴的心意,是給往生者最後的禮物,對往生者和親人來說都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

以同理心去完成每一件作品,紙紮才會顯露生命,替人們傳達最真切的感情。紙紮存在的意義就是要進行焚燒,人們相信,紙紮燃燒的瞬間也是將紙紮品送到往生者所在的另一個世界,往生者才能夠使用。讓已故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安心生活過的舒適,讓家屬心靈上減少遺憾。燒現代化的紙紮物品給已故親人早就是趨勢,也算是求個安心,希望先人在另一個世界能過得很好,就一切值得!

跳脫框架

如果說到紙紮你第一時間想到跟喪禮有關,你就太落伍了~

現在,許多藝術家將紙紮與現代化建築做結合。紙紮,不再只是拿來祭祀,它變得更有藝術氣息了,現在人們說到紙紮不再是那麼沉重的事,而是一門藝術,一門跳脫框架的藝術

是食物?還是紙紮?

你有看過紙紮屋上加裝游泳池嗎?

資料來源 :

圖片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