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去來

來去玉山

資料收集

海龜生態保育計畫 2.0

玉山金控長期關注海洋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連續三年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 「臺灣海洋環境守護-海龜生態保育與教育計畫」 。為了讓海洋生態保育向下扎根,玉山金控培養更多保育小尖兵,在11月12日特別安排玉山志工和玉山黃金種子計畫學校的高雄市蚵寮國小學校34位師生共同參加。課程包括認識全世界海龜所面臨的困境、動手製作海龜保育相關小物、參觀海洋生物館藏標本,以及至海龜收容中心近距離觀察海龜收容及照護情形,最後前往海灘進行淨灘活動。期望透過課程講解、實際觀察受傷的海龜及淨灘活動,讓學生們體會潔淨海洋與保育海龜的重要性。

邀請與訪談

1. 一開始怎麼會想做這個主題

玉山金控長期持續關注國內環境保護及永續倡議,所以才會響應這些活動


2. 要如何讓保育的議題讓人更加重視

玉山金控長期持續關注海洋保育議題,主動響應國際及國內環境永續倡議,多年來主動舉辦全台淨灘清掃活動,號召玉山金控同仁、眷屬與顧客共同響應,期能發揮企業影響力,以實際行動為美麗的台灣與永續地球盡一份心力。


3. 對未來的展望有哪些

玉山金控持續致力保護台灣原生態及推廣海洋資源永續觀念,期能提升民眾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讓海洋永續發展。


4 保育系列課程主要內容

本次活動包括四大系列,分別為海洋保育總動員、海龜救傷醫療補給站、海洋護衛隊校外教學課程以及海角秘境生態行。


5.為什麼選擇跟海生館合作

因海生館本身一直致力海洋環境守護,且有設立海龜收容所,不定期舉辦各項活動,和玉山金控長期持續關注海洋保育議題契合,故攜手推動「海龜生態保育與教育計畫」。


6. 保育小尖兵的工作內容

近距離觀察海龜收容及照護情形,前往後璧湖進行海龜野放行動,讓海洋保育觀念從小扎根落實。


7. 連續3年與國立還洋生物博物館合作「台灣海洋環境守護--海龜生態保育與教育計畫」,怎麼找到那麼多人共同響應

海生館舉辦了10場次海洋護衛隊系列校外教學活動,邀請高雄市大寮國小、過埤國小、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等學校共同參與,融合多元的海洋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激發學童們對海洋生物的興趣,並更懂得珍惜海洋資源與維護生態環境。舉辦5場海角秘境生態行,邀請一般民眾及親子家庭參加,活動內容設計了海龜親子互動的課程,並至海龜收容中心參訪導覽解說,讓民眾們了解海洋環境目前的現況,累計逾1,200人共同響應。

行動方案製作

發想與討論腳本

因為看完班導以前的班級製作的微電影,而有想要拍影片的想法。想要用影片的方式呼籲大家減少使用塑膠袋,還有塑膠袋對海洋生物的危害。但因為時間緊湊,我們打算拍一分鐘的小短片就好,素材和取景也都選在學校的各個角落,在八九節專題課的時候,便可進行拍攝。

海洋沒你不行

這是我們的行動方案。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我們原本規畫在學校取景的部分,沒有拍到。我們絞盡腦汁的去想可以如何解決,多多利用剪輯軟體裡面的功能,雖然片長不長,但卻不會讓看影片的人覺得我們敷衍了事,又或者不知道這個影片想要傳達的內容。

海龜保育歌曲創作:龜山寄託

用輕快歡樂的旋律更能讓大家記住一首歌,所以我們選了小手拉大手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改編後的歌詞簡單易懂,容易上口,希望藉此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海龜保育的重要。

組員心得分享

「瑜」兒水中游

這次的專題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而且組員都很配合,每一次報告呈現的我都非常滿意。行動方案上雖然少了幾個原本預期要拍的片段,但經過我們的討論,最終成果還是有達到我們影片要傳達的目的。私人企業的付出真的不比政府少,讓我體會到了,民間也是很努力地在維護海洋。雖然我們只是高中生,但我們能為海洋做的事也頗多,即便只是一個微小的舉動,就足以拯救海洋。我們跟海洋的關係密不可分,隨處都可以見到海洋的影子,所以更要好好保護海洋,讓下一代也可以看到美麗的海洋景觀和使用海洋資源。

「芷」差你一同拯救海洋了

一聽到海洋議題時,我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觸,只覺得這個議題是大家隨處可聞的,加上平時也不太會親身接觸到海洋,所以我也沒有什麼留意。但陸續有主任和老師與我們討論這議題後,我忽然領悟到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平常吃的魚類都是海洋美麗的產物,如果魚兒們生病了,人類也會跟著一起生病。世界不斷面臨過度捕撈的問題,為了讓我們更了解這問題的嚴重,多次向我們宣導。多虧了這次的專題,使我們能深入的探討玉山與海生館所合作的海龜保育計劃,了解企業為這地球奉獻了許多,默默的保護海龜們,給牠們一個溫暖的家。現在的我,只想要好好保護海洋,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小心傷害了海洋。

請「婷」止使用塑膠袋

我們組負責的是海龜保育,每個人分工合作,讓原本很多內容的專題,變得容易完成,組員如果不能盡最大努力配合的話,就很有可能造成進度延後,很多進度就都無法達成,最後完成不了。途中我們如果遇到問題就會把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每個人都想一點就會有許多不一樣的想法,積少成多,就能做出完整的東西。因為疫情,讓我們的成果發表不能舉行實體的,讓大家少了一次上台的機會,讓大家原本期待的成果發表變成線上的,最後變成網頁,轉成網頁來呈現,讓我們有點措手不及,因為時間很近了,不過我們收到任務後,很快就開始製造網頁了,一定可以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