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凹凹凹

什麼是南方凹凹凹?這與它的地形有關喔!南方澳為東台灣最大的陸連島,陸連島的意思是指島嶼面向海岸陸地的地方,海浪沖擊力較弱,泥沙較易堆積形成沙洲,當堆積的泥沙將島嶼和海岸陸地相互連接時,就稱為這個和陸地相連的島嶼為陸連島 。於是南方澳就成了一個漁業資源豐富的小鎮~是不是很特別呀!

(資料來源:https://www.necoast-nsa.gov.tw/Area-Content.aspx?a=166&l=1)

與南方澳的初認識

為了想要更了解南方澳,我們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鯖魚節,這個南方澳獨有的節慶,為了想要了解更多訊息,我們致電至蘇澳漁會,打了4、5通電話,經過一再的輾轉,終於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聯絡上主辦人,但對方因疫情關係,婉拒我們親自去蘇澳漁會一趟,而改以電子郵件方式,回答我們所提出的問題,讓我們更了解鯖魚節的內容,解答我們心中的疑惑。

南方澳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家聽過紅珊瑚嗎?

日據時代日本人發現宜蘭外海資源豐富,便計劃性的開發南方澳,奠定寶石珊瑚的基礎。 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日本人仍時常前往台灣的漁場捕撈寶石珊瑚,為了守住珊瑚,漁民開始整理裝備,紅珊瑚產業正式開始。

南方澳珊瑚之父的黃春生,在決定投入這個產業之後,他親自到日本瞭解國際珊瑚市場,並且透過機器捕撈獲得了好成績。

返航後不藏私,帶領大家一起捕撈,因為收獲非常多,掀起台灣最大一波捕撈寶石珊瑚的熱潮,也帶動了南方澳的寶石珊瑚產業,並吸引了許多中盤商進入南方澳,台灣寶石珊瑚的主要交易中心便轉移到南方澳。

資料來源:https://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excellencemonthly/5415/131359680002369202001.htm

南方澳的節慶

「鯖魚節」的由來:第一屆的鯖魚節在民國87年由南方澳居民、蘇澳鎮公所、蘇澳漁會共同舉辦,連續舉辦三天,利用辦桌的方式來促銷魚獲,並結合漁村文化發展滾油桶、補破網、賽新船、新船下水撒包子、旗魚陣等一系列活動,吸引了15萬人共襄盛舉。截至目前為止,鯖魚節已舉辦了24年。

圖片來源(上):https://www.facebook.com/NFA.Mackerel.Fest/photos/4403157836473408



「鯖魚祭」的由來:民國97年宜蘭縣討海文化協會抱持著推廣永續漁業、深耕討海文化的信念,舉辦了鯖魚祭。祭典的重頭戲為花燈大遊行,居民耗時三個多月,製作了一個長達十尺的花燈,在鯖魚祭的當天舉行完開眼儀式後環繞南方澳,傍晚在海邊將這隻鯖魚火化,感謝鯖魚帶給南方澳的豐收。

圖片來源(下):http://j7.lanyangnet.com.tw/scombroid/




4/9南方澳小旅行!

宜蘭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因為和台北的距離很近,所以我們常常造訪宜蘭的知名景點,卻沒有好好的深入了解宜蘭的漁村文化,因此我們藉由這次的行動方案,規劃了一場南方澳小旅行,希望透過這次的旅行,看見不一樣的南方澳。

在一次的討論過程中,我們突發奇想,試著發布IG貼文,希望透過貼文的方式讓年輕人能夠了解到海洋方面的資訊,並加以傳播。

以下是南方凹凹凹的成員

總召兼組長-張羽妏

很榮幸這學期能夠當上總召,總召和以往的組長不同,總召需要對組員下達指令、和老師們溝通行動方案的細節,以及和學姊們對接成發的業務,再傳話給負責的同學。這學期海洋專題的過程中,其實遇到了蠻多的挫折,包含:不知道行動方案的方向(老師完全讓我們自由發揮),以及想要進一步採訪遭拒,還有因為疫情的關係,原本要去的地方(漁港、金門)都被迫取消。還好我跟組員們在上學期的蘆洲專題已經有了一定的默契,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對方想要做什麼,並給予適當的建議,這點我覺得是非常難得的。

扯鈴高手-李宜潔

在這學期的專題中,我們探討海洋,從一開始我只知道我們的主題是南方澳,然後完全不知道怎麼做,一再地討論、修改,中間經歷了多次交流、報告,遇到許多挫折,到最後我學到了非常多的海洋知識,也了解到南方澳最有特色的鯖魚,在當中我有非常好的夥伴,一起互相給意見,讓整學期的海洋專題順利完成。

152代表-林倚靖

其實剛開始聽到要做海洋專題時,我很錯愕,也很擔心自己做不好。而在寒假時,老師讓我們讀了一本:八個不可不知的海洋議題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也慢慢了解海洋現在所遇到問題,並深入探究,完成了下學期的第一份海洋專題報告。而在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挫折,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也都要謝謝組內夥伴們的幫助,讓我們能順利完成這學期的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