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的成功,從來不是靠運氣,也不是只要產品好吃就能保證。無論是早餐店、鹹酥雞、便當店,還是冰淇淋店,都有人能賺錢,也有人會失敗。看到別人賺錢,不代表你跟著做就一定成功;看到別人失敗,也不代表這個行業完全沒有機會。真正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看懂市場、掌握客群,並且在經營的過程中持續解決問題。
每一個餐飲品項,都有屬於自己的挑戰。這些挑戰既是進入門檻,也是退出門檻。當你無法看清問題的本質,就很難賺到錢,最後只能被迫退出。而那些退出的人,又會對其他想創業的人造成影響,因為大家看到困難,就會退縮。於是能留下來的老闆,反而因為成功跨越障礙,獲得更穩定的市場位置。這就形成了一種現象:能解決問題的人,才有資格繼續賺錢。
以台灣冰淇淋市場為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台灣氣候炎熱,北部大約有八個月需求,中南部甚至長達九到十個月。雖然市場替換率高,新品牌來來去去,但仍有不少老闆能長期獲利。這些成功的經營者,通常能提前預測並處理各種困境,例如冬季銷量下滑、原料價格波動、產品線不足或人力安排不順等問題。相反地,無法解決這些挑戰的人,就會被迫退出市場。
有趣的是,如果某個行業幾乎沒有困境,看似門檻很低,個人創業者反而更難找到立足點。因為這樣的市場,很容易被大型資本和連鎖企業完全壟斷。他們擁有龐大的資金、規模和經驗,可以壓低成本、快速擴張,讓個人經營者毫無優勢。反過來說,有挑戰的市場,反而是一種保護。困境就像一道隱形的牆,擋住那些只想輕鬆賺錢的人,也給願意努力的人留下機會。
創業的本質,就是面對挑戰並不斷解決問題。真正能長久經營的人,不是因為沒有困難,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找到對策,把問題轉化為自己的優勢。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學習,但不能照搬;別人的失敗故事可以警惕,但不必因此放棄。市場上總會有人質疑你,提醒你這條路的艱難,例如早餐店會被說毛利低、需要早起;冰淇淋店則會有人擔心冬天銷量下滑。這些提醒雖然真實,但並不代表你一定會失敗。
對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避開困境,而是學會看清困境背後的本質。只有透過一次次的分析與調整,你才能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當你成功解決問題,就能累積經驗,形成屬於自己的經營模式,甚至建立競爭者難以複製的優勢。這才是餐飲業真正的門道:懂得挑戰,也懂得突破,才能在充滿變化的市場裡站穩腳步,走得更遠也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