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喚不醒,】
【微風細雨入山門,】
【仰望天空無雜事,】
【遍地開花心作佛。】
【各家有佛堂,自心是道場;人人不自修,天天向外求。】
【佛門寬廣好修行,修行不覺路難行,自覺明燈照無明,無明盡處是佛心。】
【識無用之識,不謀與道同,淨看無善惡,何處求大道】
世俗萬緣轉 妄念由心生
盡處是菩提 煩惱真如性
經禪平等法 一生真修持
誦經入三昧 覺處悟無生
智慧由此來 般若為父母
禪定退不動 離緣絕相中
本來無境界 覺照觀自在
【空學其法 不知其義 雖知其義 不覺所行 行義相應 ...】
【菩提本無法 何須多造作 一念不染除 功夫到盡處】
【眼短於不自見 智短於不自覺 末求虛名快樂 莫忘生死長劫】
【禪心無一人 佛法不添丁 尋覓十方境 不知腳底下】
【見聞覺知眾生心 心所緣起覺非真 若能了卻心因種 覺無所覺是明王】
【智證心性呈一體 覺破虛空無盡處 直了宿世空劫事 佛心眾生本無差】
【直觀本心 心即端正 行之無為 內外光明】--觀照寂光
直觀本心—直接看著你的心
心即端正---看好你的心, 就像監察委員看著一個小偷,他就不敢作怪
行之無為—不染不除,不刻意有所為,不口是心非
內外光明—內外一致,言行一致,光明磊落
【此心不莊嚴 何處有淨土 此心若莊嚴 處處是淨土】--觀照寂光
此心不莊嚴 何處有淨土-----一切淨土,先淨其心,心未得其淨,不見淨土,自心莊嚴,內心趣向,決定何往,佛在心中,清淨覺知為你的佛。要作一位宗教的實行者,不要作一位宗教的崇拜者。
念佛---就是讓你見念佛者是誰?誰在念佛?悟那個清淨覺知,你告清淨覺知在念佛,當下佛念佛。
【一念失真覺,無明覆三千,念中覺照行,大千艷陽天】
【生是因緣,滅是因緣,生生滅滅是因緣,自性非因緣】
【生命是因為有智慧而可貴,生命是因為有修行才有意義】
【虛空無遮物 修行何困難 心中石頭放 心凈自然明】
【色類自有道 不見世間過 心似虛空意 無魔亦無佛】
【有學無修 枉費功夫 有修無證 今不了道】
【一念失真覺 無明覆三千 念中覺照行 大千艷陽天】
【見聞覺知眾生心 心所緣起覺非真 若能了卻心因種 覺無所覺事明王】
【寧可千年不悟,不要一朝走錯路】
【萬法當中找如來,不知心頭自安座,只要一心入深處,清淨虛空應自性】
【虛空無遮物 修行何困難 心中石頭放 心凈自然明】
【晨鐘暮鼓敲不醒 微風細雨入山門 仰望天空無雜事 遍地花開心作佛】
【在家菩薩智非常,鬧事當中當道場,如來總是西方境,一心念佛彺西方】
【萬法當中找如來,佛法無邊難入門,預知西方境,心頭不動中】
【起心動念依靠他,來去隨緣無著相,若能當下見如是,根本沒有你我他】
【菩提本無法 何須多造作 一念不染除 功夫到盡處】
【佛性俱足 無修自成 三界無法 當體即空】
【不想不用修 不要用想去修 所以 無想無修】--無修無證無得,無迷無悟。當下斷言(思),破見思二惑。
不能把持無思無念時,面對念頭怎麼用。【當念無念 無念當念 念念如是 證無無念】--看到念頭,當作沒念頭不要去理它,念頭由淡而忘(你不理它,這個念頭就滅了)。你沒有染著這個有,也不拒絕這個空,俱足空有也非有非空。
【無住而生 生而無住 隨緣得失 心無增減】--自性空性,不會染著一切境,您能看到聽到的那個..就是你的覺,平等.. 平等,叫作空性嘛,會染著的是心,會分別的是心,這樣心跟覺分清楚了嘛。無住就是你的自性,否則就是心沒了,才能達到無住。
無住而生--就像法王,無思無念得當下,雖然無心(生),但是六根運作自如。就像大地,渾然無知(沒有知見),寂靜不動,沒有染著,沒有分別。
生而無住—大地生一切萬物,但不邀功德。
隨緣得失—大地隨緣得失。
心無增減—沒有煩惱得失的痛苦
【凡聖情忘 動靜無心 應用當下 無不定時】
最有情也是最忘情的人。每一世三盟海世,每一事都忘恩負義,不能在一起,一世拋棄一世。愛跟感情要昇華,要離情尚義,小愛提升成大愛。
凡聖情忘—善與惡平等,是與非平淡
動靜無心—不著念就無思無念
應用當下—隨時隨地,自觀內省,無思無念,當下解脫
無不定時—隨時在安定之中
覺性覺知空性了知---【天地萬物 自然呈現 本無分別 是人染著 即生煩惱 自覺真相 性相一如】。一切色相,本是自然法界因緣的顯相,它本無分別 , 是人染著(遠處望去,只看見樹下的鴨子,不見樹..心跟壓子跑了)
【初聞之時 入流而亡 所入既寂 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我講話你使先聽到還是先想?…,法王法,無思無念當下無心,是不是只聽到而已,聲音入流而亡,心沒有再起來,你們的六根所能入的當下就寂滅了(因為無思無念,沒有心了)
【見色明心 聞聲悟道】--
見色明心—-法界一切色境,都是因緣形成,本無分別,是人染著,那棵樹會招惹你嘛,是你去招惹她….是你在分別美醜…。
聞聲悟道—法界本是寂靜,一切因色,因緣和合,是人攀緣產生差異,是不是這樣?你們的身和心是不是都被外境左右,是不是都為別人而活?因為沒有自覺力,才會隨著外緣的善惡得失,來感受內心的好與壞,是不是?那你用甚麼解脫?你用甚麼開悟?
【無思無念得當下,所謂的心是一種自我思想的追逐,我現在沒有自我思想去思考追逐,我當下的心就停止作用,只是停止作用,不是他沒有心喔,是自我的(意識)心沒有了,淡你不能說不能看到,不能聽到,鼻子不能呼吸,嘴巴不能動,不能行動,不能走路,難道你走路還要想:左腳右腳.. 左腳右腳這樣嘛?不必吧!很自染的,這就是你的佛性..。所以當下無心了,但是你的六根運作自如,因為你無心可以分別,所以當下清淨,好..這就是你的覺,你的法身,你清淨的法身就是這樣。記著喔,你心有沒有把它壓死?第六識、第七識,我剛才有每有叫你把它壓死,沒有喔,我始叫你不要有自我思想的追逐。好,現在一念起來,很自然一個念頭起來,我不迷,不被所迷,當下就是悟了,我一念起來,當下不起無明,就是解脫了。你不要一念起來,已經不迷了,還要去找一個悟,那樣就完旦了,你的心還是在用,白費功夫了…越幫越忙嘛,其著一頭牛在找一頭牛,頭上安頭..。
例子1:前面馬路目前沒車子,沒有念頭,我在清淨,不可以有車子經過…,這樣對嘛?念頭來處來,去處去,自如,自然脫落。
例子2:大海,海浪不能壓制,來去自如..。覺性覺之,空性了知,當下了知…。
【用你的覺看住自己的心,不是用心去找那個覺,找死了都找不到】。
【惠能無技量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麼長】
惠能無技量—無一法可修
不斷百思想—內心第七識、第八識種子會出來
對境心數起—我知道善惡,我也知道美女,但是到這裡而已
菩提這麼長—我的菩提跟你們一樣
智力—可以消自己的業障。自觀內省,自我懺悔,以後不再犯,改善自己,也可以消別人的業障
福力—可以庇蔭。陳老師請你幫我消消業,你一點功德福報都沒有,你叫我用甚麼回向給你我用我本身的力量,我在清淨跟你加持,你在那邊胡思亂想,你又跟我不相應
因緣力—可以改善一切。利用眼前好因緣、好福報去作你下輩子的事,
2019.7.31 【眾生無福 權巧用法 所學無盡 隨緣入滅】
千經萬論,為解心中一念之迷,若心中一念之迷不能解,千經萬論對你無所受益。
千經萬論是道理,要會用才是真理,不會用都是道理,道理與真理是兩回事,要記住。【若解此念,千萬念順從,若迷此念,萬念皆惑,若持此念,萬念皆畢,心到此圓滿功德】。解脫見性,功德最大。老師滅度後,學生若無修證,聖開又不在,末法時期要聞大乘佛法難矣。任何道理,不離此心,此心究竟,萬法皆通。
無住不是在講空體,無住是有,而我不染,若只是講空體,本欄究沒有,何需無住。金剛經講:【菩薩諸行無相,心無計量,功德無量】,有”行”、有”心”,不是沒有,講有是錯誤的,這樣叫作妙行、妙心。無住為體,無念為宗。
【我有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正法眼臟】。
實相無相---自性空性不染於相,實相就是無相,不染於相。
微妙法門---因為有而不染,空有俱足,非有非空,所以叫作微妙。
正法---這一念不染不除就是正法,正為不攀,不攀就不生一法,是為正法,這一念是有,不染不除是無,當下空有俱足,非有非空。
眼臟—眼,開了智慧,藏,見到自性。
本來沒有你,你是”業識”而來,死後”業識”而去,【萬法唯心所現,為識所變】,對此念不染不除,不來不去,最少證到阿羅漢。事情來臨,是讓你印證。
【眼短於不自見,智短於不自覺,不求虛名富貴,莫忘生死常劫】
2019.8.7 六度波羅蜜 無畏施 為蔡居士供養陳老師
中陰身出來,如果生情趣,就會胡思亂想。
我有實相非相,實相就是你的自性,自性空相,老師講:你的自性是如來性真如體,叫作體用同時,不是有兩項,講二也不對,講一也不對,有ㄧ就有二,叫作一體雙面,自性是如來性真如體,如來無所不應,何謂無所不應?你從無始劫輪迴到現在,做人做蟲,升天、下地獄,它時時跟你相應,呈現無所不知,讓你做為覺知,所以從無始劫到現在,它時時與你相應,時時讓你做依靠,亦無所知,它無知見,知見都是你的心自己生的。這樣叫作不淨不垢、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所以我有實相非相,不是空相,是對一切相不染著,不住一切相,若是小乘者,入空門就會拒絕有,你要顯示一個人修到什麼程度,如果無法空有妙生,那都是小乘。微妙法門,什麼叫作微妙?你說它有,不對,因為那一念不染不除,何來有,你說它沒有,可是這一念會呈現在你的內心,站在這一念的角度是有,在在自性裡面是無,對吧!所以微妙法門,你說它有可是我不染,你說它沒有它呈現在你的內心,所以空即是有,有急即空,色不離空,空不離色,所以空色不能分開,因為真空不會拒絕有的存在,虛空法界它是空性,叫作虛空法界如來藏,它無相,所以才能呈現萬相,因為他是無色,所以才能呈現萬色,若它是黑色的,萬物皆不能現,是人指看到萬相、萬色、萬形,而沒有看到虛空之虛空性,所以微妙法門,你有看到萬物萬相,這萬物萬相跟虛空是同時存在,若無虛空如何呈現萬物,你的自性也一樣,若無自性如何呈現萬法,你心中有善惡法,若無覺知你如何呈現?所以微妙法門。正法眼藏,所謂正法,在我心中善惡平等,善惡不染,無住為體,因為你站在覺體,不是站在內心的念頭,念頭感覺,所以你是自覺無染,不是感覺有染,所以叫作正法,眼藏,就是這樣才能開智慧來見自性,這樣叫作正法眼藏,咐之大迦舍。老師用一個心法將它濃縮起來。你們出家修行這麼久了,你看誰能解釋這首偈。老師佛法幫你們整理好,教給你們,幫你們扛業,世界有這種人嗎?這叫作什麼?這叫作六度波羅蜜,無畏之施。
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用清淨法,守住(降伏)這顆心,這是小乘。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性本自俱有,不生不滅,為什麼怕用。
【惠能無技量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麼長】,這首偈,跳出因果之外。
【無住為體,無念為宗】。無染何來有住,無染何來有念,面對有不染守住覺體,所以不染不除。不染是菩提,染了就是煩惱,大乘佛法不拖泥帶水,就是不要造怍一切法。
【諸法如何修 諸法根本修 根本如何修 根本從心修 心從如何修 心從一念修 那一念如何修 不染不除 無修自修】
【能解此念 萬念順從 若迷此念 萬念皆惑 能持此念 萬念皆畢 功德圓滿】
因緣法注定有生滅,有得失。有時當生命有威脅時,有時會覺道。
【萬法唯問心,一如了諸法,不識如來義,只聞誦經聲】
【依心作道場,自性為佛尊,拜向何處去,虛空時相應】
01:02:00那一念不染不除,密音了義諸菩薩萬行。菩薩三蜜皆成,密音 (面對自己因果能了)、慧音 (觀察智)、行音(無相),要自己能夠捨報才能無相。
【萬法唯問心,一如了諸法,不識如來義,只聞人誦經】
【當念無念,千聖不傳,一念持正,萬古為聖】
不染不除 離分別見
不用求真 情忘即佛
知一切法 即心佛性
成就慧命 不由他悟
轉識成智 離忘即真
真即法王 不覓自見
心佛性同體
無始一念 輪迴至今,
自覺此心 不染不除,
離分別見 心即清淨,
持覺不失 無修自修,
不迷即悟 無著解脫,
知一切法 心即佛性,
諸法平等 心性一體,
不必求真 情忘即佛,
轉識成智 離忘即真,
成就慧命 不由他悟,
真即法王 不覓自見,
法界一體 唯一佛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