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孤舟蓑笠翁
  • 首頁
    • 2019 玉井道場執事輪值表
  • 聞法摘錄
    • 2022.8.7--當念無念
    • 2022.8.12--鳥巢禪師
    • 真如是什麼?
    • 陳老師法偈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教授坐禪第四
    • 定慧一體第三
  • 2017 青年學佛營規劃
    • 企劃組公告
      • 2017 青年學佛營活動時程表及執事注意事項--rev
      • 2017 青年學佛營規劃及工作執行日程表(SOP)--106.02.27 rev
      • 2017青年學佛營活動時程表
      • 2017青年學佛營海報
      • 學佛營問題綜整
      • 學佛營執事分工及106.02.12注意事項
      • 學佛營籌備會議-106.01.01
        • 區域分組及輔導員資訊
        • 執事日程表
    • 執事分工表
    • 學佛營研討問題集
    • 活動時程表規劃
    • 紀錄
      • 1060124修改
      • 學佛營研討建議
  • 2017青年學佛營
    • 學員問題蒐集
    • 學員回饋意見蒐集
    • 活動時程表
  • 學佛疑釋
    • 107.10.10--直心的體會
    • 107.12.03--學佛點滴
    • 107.12.31-- 突破自我的迷失
    • 108.04.09--背塵合覺
    • 108.04.10--轉識成智
    • 108.04.13--覺自依
    • 108.4.7-- 改變的力量
    • 什麼叫做專心?如何專心? 110.06.28
    • 何謂 【學佛修行不識本心,學佛無益】!
    • 何謂一如諸法?
    • 何謂自覺?
    • 佛教所說的智慧是什麼意思? 110.06.25
    • 佛法問答--107.05.17
    • 佛法答問(106.01.17)
    • 佛法答問--107.05.17
    • 佛法答問-107.03.25錄音摘要
    • 佛法答問~105.12.30
    • 你為甚麼會選擇?
    • 問:為什麼到寺院幫忙就是修福,這也是修行?到一般醫院或社區做義工,與修福相同嘛?
    • 問:為甚麼要修"法"?
    • 問:覺、意、跟思想 差別在哪裡?
    • 問: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解說,讓初機學佛者可以聽懂 ?
    • 如何了因果?
    • 如何了掉內心宿世(包括今世)的因果種子,了業障? 110.06.27
    • 如何自我觀察? 110.06.30
    • 如何觀心? 110.06.26
    • 學佛為何不能成就?(107.03.22)
    • 強化思想, 淡化感覺的體會
    • 思考與觀察有何不同? 110.7.1
    • 感德節對我的啟發--107.01.10
    • 甚麼叫做法界?
    • 當你有幻想(念頭追逐)的時候你還能把持誠實?
    • 草稿
    • 破見思二惑
    • 釋迦牟尼佛為何說:真言不可說?
    • 強化思想 淡化感覺,如何解釋?
    • 聽無聲之聲
    • 全然的自由
    • 法界一體
    • 悟法要悟性
    • 開悟後的狀態:活在當下
    • 佛法語錄
  • Po 文 & 問答
  • 人乘菩薩行處
孤舟蓑笠翁

全然的自由

日期:110.10.21 紀錄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生活就發生在當下, 而非你的想象之中,因此 你現在邁出的第一步才是重要的。

如果第一步方向正確, 那麽整個生活之門就會向你敞開,最偉大的藝術是生活的藝術,它比人類所想象或創造的任何事物,乃至所有的經典及諸神都要偉大,

只有通過生活的藝術才能夠催生新的文化,而這種藝術只能源於全然的自由,全然的自由並非理想 亦非終究要發生的事,而邁向自由的第一步 亦是最後一步,但最重要的總是第一步 而非最後一步。

你現在所做的事遠比將來某個時刻要做的事重要,生活就發生在當下 而非你的想象之中。

因此 你現在邁出的第一步才是重要的,如果第一步的方向正確 那麽整個生活之門就會向你敞開,

這個正確的方向並非朝向一個理想或某個預設目標,而是與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密切相連。

我所介紹的不是什麽哲學理論體系,而是要指出哲學這個詞的本意,追求真理 熱愛生命 你在大學裏可學不到這些。

我們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生活的藝術,生活的復雜之處就在於我們很難從中挑出某件事情,並判定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去選擇或區分 哪件事最重要 會讓我們更加困惑,而且如果認為某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那麽生命中的其他方面就會被降至次要位置。

實際上 我們要麽將整個生命的運動視為一體,要麽挑出一個方面來涵蓋整個生命,前一種做法大多數人都極難做到 對於後一種做法,我們應當細加探究,要探究可以涵蓋生命全部的某個面向,必須先摒棄所有的偏見 個人經驗以及先入為主的觀念,同時 我們也要像優秀的科學家一樣 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要為過去積累的知識所左右 亦不可將情感加諸所觀察的事物之上,這是絕對必要的,否則 我們的探究過程就會深受恐懼 希冀和歡愉等情緒的影響,學習生活的藝術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那麽 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徹底改變人生,從此沒有任何沖突與約束呢,這只有在全然活在當下時才可能找到,也就是說 只有仔細觀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才能從中找到沒有沖突的生活方式,這種觀察 無關智慧 也不是情緒上的體驗,而是指敏銳的 清楚 明晰的感知 這種感知,並不具有二元性或雙重性 其中亦不存在對立或矛盾。

二元性源於事物的不完整,正是不完整性導致了對立 沖突也由此而生,但通過此種觀察所感知的只有真理,

別無其他,心靈常會對當下發生的事件產生聯想與回應,這就會妨礙我們如實觀照, 當下的時間 不受時間的限制。

時間這個概念本不存在,只不過是人類推斷得出的產物,它是人類的遺產 也是找不到根源的負擔。


帶著情緒去觀察 只會使我們被觀察的對象同化,若是在當下感到憤怒時 仔細觀察這種憤怒的情緒,你就會明了暴力背後的整個本質和結構,這種洞見即是對所有暴力的終結。

憤怒的背後隱藏著很多故事,這些故事並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著許多關聯,這些關聯 以及隨之而起的情緒 都會阻礙你如實觀照自己的憤怒,觀察是如此簡單 以至你很容易忽略它,也就是說 無論你正在做什麽事,比如行走,交談 冥想 當下所做之事皆可加以觀察。

然而 當我們那帶著情緒的心介入其中 觀察就會立即終結,因此 限定於當下的觀察無論何時都不會被曲解,生活的藝術中並無記憶的安身之處,關系就是生活的藝術,如果關系中存在記憶 那就不能稱為關系,關系存於人與人之間 而非他們的記憶之間,正是這些記憶將你和我區分開來 並制造了兩者的對立

因此 無論如何,思想以及記憶是不存在於關系中的,這就是生活的藝術,世間萬物彼此連結,從大自然中的飛鳥,巖石..到白雲 星辰 藍天 我們周遭的所有事物都息息相關,沒有了關系 你就無法生活。


然而 現今的人們 生活在一個人際關系日漸淡漠的社會中,原本美好的關系已然遭到破壞,只有當思想不曾玷汙愛時,生活的藝術才能成真 。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