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Jun 26, 2021 1:12:35 PM
問: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陳老師 答:這個很深,如果程度不夠我再怎麼說你都不相應..,所謂【應無所住】就是你在有相的世界跟無相的世界,你都不執著,【而生其心】就是在無所執著當中你會產生妙用。
心經:【色不亦空、空不亦色】,就是同等含意。色不亦空就是在有的當下而空,不是撇下有 去找一個空,這樣叫做空跟有斷滅。【在有的當下你能空】,【看到我之所愛,我能當下放棄】,那不是空是什麼?【眼前是有當下是無】叫做而生其心,叫作【色不亦空,空不亦色】。
註:老師是在事項上說,讓一般人破相,不執著,這種解說比較容易聽懂
你的念頭不能停留在某一個定點叫作無住,所以簡單的說,叫作你的心清淨了,沒有心了,叫作無住。你的心連一個念頭都沒有,你住在哪一個念頭啊?你修到這個程度你的覺智就告訴你不能再執著了,不能再執著所以他會隨緣應變,隨眾生的需要、請求而生其心,沒有思想,他不會以思想來分辨,若以思想分辨就是個人所好。所以經典說:說法者心無計量。
居士1:請問是不是跟之前所教一樣的意思?是不是就像鏡子能應現萬物,但鏡子內真藏有萬物?萬物在哪?你拿出來來給我看看!沒有嘛!所以看到影像能執著嗎?當你有這種智慧,自然能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嗎?
居士2:對,那是法義,而上面講的是應用面。
那是陳老師在美國跟居士開示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