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2 26:30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就是怕人家執著在這個法理, 法跟道理裡面而不知道這個體,所以他到最後逼不得已才講怎樣,【我講經49年,所講無一字真言,真言不可說也】,他就怕人家以後專門拿經典講道理啊,但是那個體啊,本體又講不出來,所以你看他在傳祖位的時候 只沾花一笑,然後傳完了他才講,【我有實相無相】,實相叫作實性嘛,是無相的,無相是不是平等,不平等就有相嘛,所以我實相無相,微妙法門,甚麼叫作微妙,你不能說他有也不能說他沒有,因為在有裡面不染著當下就沒有,在有裡面我不排斥當下是空,是不是?所以叫作微妙,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所以我微妙法門,正法眼藏,無心 無一切心 開啟智慧,叫作眼藏,見到你的自性,藏就是你的自性,無盡處為藏,能見者為心,所以叫作正心眼藏,正法眼藏,付之大迦舍,我已經把這個重要的法寶交給你大迦舍,有沒有這一段,那我剛才所講的你們哪來跟他對證,是不是一樣的,一樣,28:35 一點不差啦,這才是正法,沒得黏啊,你黏不住啊,這才叫作正法,但是現在很少了,為什麼很少?大家都要抱一個佛法回去可以修嘛,就像以前不會修的人坐下去,有念都不能靜,好討厭,坐了坐了四十分鐘一個鐘頭,忽然之間淨下去了,也不知道怎樣淨下去的,等一下淨了四十分鐘一個鐘頭 起來時說很好啦,明天叫他這樣在淨下去他說找不到路進去了,以前在修是不是這樣啦,現在在修不同了啊,我知道我一切都清楚,有念無念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是我,它是它,我的自主能力不去染著這些念頭,那這些念頭哪我一點辦法都沒有,那我有沒有完全淨化它,淨化這些念頭,那我如果逃避這些念頭,那會不會躲進空境裡面,我怕這些念頭就要躲進空境裡面嘛,是不是?我用這樣做比喻你們就聽懂,所以你要抓住那些重點要知道怎樣下功夫,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念頭的問題,所以有很多人問我;陳老師,你修的這麼好,智慧這麼高,你到底有沒有念頭,我說:我念頭跟你一樣多,嗄!他嚇了一跳, 你不是都清淨了嗎?我又不是死人,我跟你念頭一樣多,只是我的自主能力比你們強,這些念頭在我心中經過我一清二楚,在運用的取捨當中能夠掌握的恰當,這叫做駕馭,如果念頭在你心中的經過,你不能夠掌控得很好,那叫做迷失,叫作妄,這樣聽懂吧,今天我要弘法度眾,我也必須要借用這個念頭來實現啊,那有什麼不好,有甚麼不好?今天有一個開悟聖者他來到人間,難道他說他可以不必吃飯嗎?他不必喝水嗎?有這種道理嗎?照樣要吃飯喝水,只是他在生活過程當中,沒有一般人的追逐、執著的選擇,這樣而已啊!這樣聽懂吧,佛法不必講很多,你們要抓住重點就可以,為什麼我一直在講這些,人的生命是短短幾十年,你沒有在這短短幾十年當中把這些大乘的觀念跟心法牢牢的把他種植在八識田當中,你未來世中很容易就迷失掉,真的我沒騙你,你現在種下去的那一顆種子,裡面照樣有覺知在裡面喔,你們今天聽得照樣喔..,我們的佛性是充滿一切種識,所以在你第八識的種子它照樣有覺知喔,33:40 所以等到有一天,你跟他澆水、施肥,那顆種子就出來了,就發芽長大了,我這樣講你聽懂吧,所以這是有關係的,是重要的,你過去所造的一個惡念,這一世都會呈現的,何況你現在種下去的大乘思想種子,不是也可以嗎?所以很重要,所以我才不斷的在做種種比喻,自己要去領悟,自己沒有領悟沒有辦法開啟自己的自覺啊,只是用背的把它記起來而已,背記起來就會變成因緣的不同,見解層次的不同,用背的人就是這樣,但是用的人,他會慢慢地去調和到一樣,有在用的人他會慢慢地去調和,調和到一樣,他的層次會調和到一樣喔,生命、業命、到生活,到你想要入的法界他會慢慢地去調和,今天的課程有甚麼問題嗎?我時常講過,在你斷氣的15分鐘裡面,前後15分鐘你就成功了,為什麼?無思無念啊,當下無心,當下無心,沒有一切心了,哪怎麼有辦法去用哪一顆心去變成中陰身啊,你就是有一切心叫作心業,由心業的變現才變成中陰身啊,那沒有變成中陰身那不是就成功了,好吧,時間過得太快了,那今天就會個位服務到此吧,與佛同在!
~陳明安老師~
20091020--悟法不悟性菩提難取證--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