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6
達摩祖師公案: 有一位空智法師向達摩祖師問法...,空智法師:【佛、心、眾生三者都是空。因緣現象的質性是空的,無聖無凡、無善無惡、無施無捨,一切皆空。對不對?】,達摩祖師:往空智法師頭上一敲,空 智法師:耶..你怎麼打人呢? 達摩祖師:你既然說一切皆空,那何來痛苦? ... 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 有同修居士問:祖師大德的法語,是證悟者的胸懷與心態的講述...你知道這個公案是在表何法義呢?
我答:【識無用之識,悟無聲之聲,萬法歸一如,如如不動中】。見聞覺知 眾生心,眾生見色境、音聲,隨即產生知見,進而取知見變成妄想執著,於是意念紛飛,內心一念接一念不能安閒。所以眼睛一看到就立相,耳朵一聽到就立法,產生見思二惑。吾人性常照,心本明,只因"立所生妄",所以當下要反聞,聽之不聞,視之不見,於是【無所住之境,故能所生之心則無從生起】,是為【能所雙亡】,鏡智現前。
111.01.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IqWvxAqgs
當下的力量,導讀。他只講到置心一處 或者無心狀態..,沒有介紹到覺知部分..。
1. 你是處於見思二惑之中,被思想念頭綁架,也就是思維認同,煩惱不斷。不斷自我對話,念頭思緒在 過去、現在、未來 之間滾動成為一個慣性,念頭動能越大,業力越大,成為思維的奴隸,沒有安全感,一直再想要改變現狀。
2. 保持臨在,遠離你的思維。過去已過,未來不存在,當下是你的一切,未來取決於當下。當下是實相,把注意力 放在當下 注意於外 也注意於外 離開你的思維,跟它保持距離才能看到它。
3. 臣服你的念頭情緒。觀照,注意力看著它,不抗拒它 接受它的狀況,只是看著..專注當下。
4. 它不是一種概念,它需要被實踐,實踐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
111.02.17
釋迦牟尼佛最後講:我有實相無相,既然是實相會拒絕一切相嗎? 它本身會說它是佛性嘛,既然不會說它是佛性,它會說它要住在無相嗎?44:21 不會嘛,你現在未解脫你還有相,你的自性跟你住在一起啊,但是你的佛性從無始劫以來並沒有拒絕你啊,無論你好壞、善惡,啊你說我要見性,我要排除有相去見那個佛性(無相),這樣對嗎?一切都是你自己在造作自己在選擇好壞,跟他無關。
他們(電視上)說實相無相,不能有一切相,你不能有一切相,你有沒有選邊站?這個虛空有沒有一切相? 有沒有對阿彌陀佛世界比較好,對我們比較壞? 這個太陽有沒有對我們比比較好對昆蟲寵螞蟻比較壞? 有沒有選邊站? 都沒有嘛,所以你要領悟的要超出這一些,才能真正的觀自在。
所以你要領悟的要超出這一些,才能真正的如是觀,才能真正的觀自在,我不需要做出選擇,我不需要選邊站,是因為我自己染著了以後,我才需要選邊站,【若無迷當下不就是悟嘛】,啊為甚麼要求悟? 因為你現在有迷必須求悟,若我心中無迷何需要悟,悟從何來?就像悟者是誰?這才是大乘。
111.02.18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來下種,無法亦無生】。7:54是不是? 你要超越這個因緣法,你才有解脫的分啦! 同樣那個心法,把六度全部濃縮起來,六度波羅蜜全部到彼岸,用這個法讓你知道無修無證無得。
智慧:我面對過去善的種子惡的種子,我不去追逐我也不排斥,我有沒有迷失在其中,我有沒有智慧,我有沒有超越一切因緣法,沒有迷失在因緣法內,你才能了因果啊。
假設我在打坐,這一念生起來,難道我不知道嗎? 不知道你怎麼攀緣?只是因為你沒有自覺,那個情趣起來是霎那,同樣的,你要作用不要緊,你要有自覺,懂得拿捏..,當下取捨。
注意聽! 你就是你的生活當中,假設你不是出家人,但是你照樣要生活,【生命是沒有答案,成功與失敗就在那一念的抉擇】,還有意見的舉手…這樣有沒有離開你的生活。
注意聽! 【生命沒有終點,生死只是中途站的休息】,你會繼續輪迴,只有靠每一世的善行,來增長你的福德因緣,要靠每一世的修行來增長你的智慧,然後能夠捨棄無明,有一天才能真正的大解脫。對不對?你想看看。
111.02.24
當你腹瀉時,禁食。而當你腦瀉不止時,要怎麼辦?
因為您總是念頭不止,見而生心追遂,把外面的東西當作是我,當你懂得甚麼是"不是我"時,你就會跟它保持距離,不再腦瀉不止!
111.0313
有的居士說:【陳老師,我就是很用心在修,為甚麼老是修不好?】
我都會跟他們講:【其實你是在生活中沒有好好去察覺,在生活當中的體驗覺悟不夠。如果你的自覺能力很好,在生活當中能夠體驗覺悟,你就會把佛法融化於生活當中,那麼盡管你的身體是勞累的,但是你的心情是愉快的,這樣你修起來就會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