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Oct 25, 2021
三觀,
第一:觀法,緣起性空,破法,不取見,破見惑。
第二觀心,心本凈,念依覺存,若無情趣念歸何處?因平等心成就妙觀察智,破思惑。
第三觀體,覺自依,覺體自照,鏡智現前,成就大圓鏡智,覺、心、念一體,佛、心、衆生三無差別。
破題---天空步道的啟發。識的作用...習氣牢不可破?
見思二惑,見惑:知見分別,思惑:立見我執。吾人困於見思二 惑,六根時常在染著造業,你相信嘛?或只是理論上的了解,佛法要用於身心。如果對於內心的善惡念要清楚,那佛法還有甚麼可以講呢。
例子:早上剛起床,清境、沒有念頭。忽然看出去..見到木瓜,木瓜熟了....,三天後猴了再來採。就去工作..。晚上睡覺前,念頭浮現,左思右想...明天快去採,否則三天後太熟可能就被摘走了。
六識見惑:六識意欲分別,相中取相,名見取。
【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執著緣起性空,落入空的無知,是小乘。
【所見諸相非相及見如來】,既是性空,不礙緣起,成就【妙觀察智】。
七識思惑:七識根本我執,有我立法,法中有我,名知見。六識見取,七識知見,是名見取見。
諸法無我,【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執空守淨者,是名小乘。
諸法平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成就【平等性智】。
八識:六識不取一切外相,七識沒有根本我執,取八識種子,成就【大圓鏡智】。
六識見取,七識知見,是名見取見。破見思二惑,外離相,內離念,不否認它的存在,只是不染而以叫做離。人事物一樣,大小乘的修法見解是不同的。
想是最嚴重的習氣,眾生想東想西...,用想在修法,頭上安頭,自相纏縛。老師:【沒想不必修,不要用想去修。所以沒想沒修。】無思無念的當下,只有清淨覺知,避免落入識之分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於那一念知相歸性,事了心了,當下無三心。
佛法的觀念強化,強化思想,建立態度,才能改變行為。
以識心修法,希望用佛法解決分別得失的煩惱,是妄想,佛法是離思維,離這個分別得失,"想"的習氣。
空有心法,日常當中背覺合塵,修法難成。用智慧去解除六根的習性,才可以使你的念頭越來越少,煩惱痛苦也越少,內心的空間也越大,內心也感到清涼自在。這樣心才可以得到清淨。
背覺合塵:乞丐向佛陀問法的利子,仙人修了1000年,未核依然無法飛天,必須依靠仙杖?海龜修行500年為何不能遍維海蛇,遨遊四海?不能捨離,愛世間,用佛法想要去圓滿世間的現象(名利、物欲、情蠶)...
以清淨心修法,得清淨法,以分別心修法,錯悟法。修行目的:求解脫,開智慧。
然而我們都是在求福報,希望煩惱事不要來,希望常樂我淨?還是我淨常樂?
以空為始,以無為終,去了我執,才能自在。每一當下,【直了此心,背塵和覺】。
駐:引用陳明安老師,破見思二惑根本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