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2 36:28
這個課程從頭到尾,是在強調什麼?一切都是平等,叫作一如,【一如諸法】啦,以這種態度跟心境叫作一如諸法,從生命到業命到外在的一切生活,到入法界,叫一如諸法。不是諸法一如喔,是直接入果地。
陳老師:念頭裡面都有覺知,那無思無念的當下,面對這個念頭,我們不理他,那這個念頭有沒有覺知,這念頭本來就有覺知,不然他怎麼起來,你告訴我,但是我們不理他,對,這個不理他不是清淨覺知嗎?所以我在解說那個念佛,這個念頭裡面有佛,那這個佛不會分別那個念,那這個念是不是變成實相念,那實相念他也是變成佛,所以叫做佛念佛。所以煩惱就是菩提,我能夠了解,不被迷惑,這個念頭被我所用,這個念頭也是菩提。
所以照那邊修 剛才少了一句話沒講叫作一如諸法,以實相面對一切法,那小乘是諸法一如,他是從諸法裡面一直修,一直修修到開悟,達到一如,那這個法是一如諸法。我剛才講過師父的弟子他們修不倒單修的那麼好,為什麼開不了智慧,就是差在在這個過程裡面沒有去實際印證,最重要大乘跟小乘的差別叫作智慧的觀察力,一定要有,就是差在那個地方,因為他入空淨,念頭都沒有了,他的觀察力也沒有,那我們現在的問題不再於我要入空淨 有跟沒有的問題,我是不染著他的問題,不是念頭的問題,是我自己的問題,我不被念頭所引誘,所以我要有自主能力,問題就在這個地方,不是念頭多與少的問題,你就是菩薩來 他的念頭也很多啊,就像我們師父,我在問他,他也要問我,因為他不懂建築,我問他他要不要想?他照樣要想啊,啊想是不是念頭,但是他不會去染著這些,來變成自己的執著跟罣礙,這樣就ok了。
所以像六祖,他大徹大悟的時候說:【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他照樣有作用啊,【對境心數起】,他照樣好壞他知道,但是【菩提他作麼長】,他為什麼有作用,菩提一樣作麼長,因為他沒有染著在裡面,他有作用,所以他一如諸法,他知道要怎麼作用,怎麼收回來,所以他以無所住而為住,而生起心而作用。
~陳明安老師~
20091020--悟法不悟性菩提難取證--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