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來至於大腦,我們的痛苦來至於我們離我們的本體越來越遠了,而思維認同(追逐念頭)是讓我們遠離他(本體)的原因所在。思維認同是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追逐念頭,而我們又無意識的認同了它,一但我們認同了思維,我們就會陷入於過去的痛苦或未來的期待之中,這樣就會產生悔恨、憂煩、焦慮、壓力、等待等等這些不良的情緒。
以上所述,佛陀一句話就講完了,【眾生佛性具足,只因無明追逐,受生滅輪迴之苦】。
解決煩惱擺脫痛苦的途徑是活在當下(present moment),活在當下是指有意識地觀察當下時刻,當下很重要,它是唯一真正存在的東西,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發生在當下的,活在當下可以破除思維認同,它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時刻,去覺知它、去接納它,如果你覺得很難作到的話,可以先從冥想開始。
如果你覺得很難把持在臨在的狀態,可以先從冥想開始。這是一個簡單有效的讓我們保持臨在的方法。
1.覺知你周遭的一切事情(五根開放)。覺知當下這個空間
2. 你感激、欣賞當下的原貌。臣服:你接受、不抗拒這一切。
3. 你感覺到一種良善感,覺知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力,生氣勃勃。這是你對生命的認知,你覺知、你接受、你懂得欣賞你以前不在意的東西,一個人,一個事件...甚至頭頂上的天空..這時你發現思維變緩慢了,當您專注在事物(車子、花、樹、房屋..)上,你就不會再有思考的,你必須處在當下的那個【在】
4. 當你更深入一步,你會問:當下除了覺知感官感知的東西外,當下還有甚麼? 出現在這個當下還不是當下的本身,能作到這一步已經是不容易了。一般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的思維當中,貝思維拖著走,完全不在意周周的事,走路也是不要碰到前面的阻礙物就好...完全沉溺在自我思維之中,被自己的念頭挾持了,這叫作強迫性思維,也叫作思維認同,..一念接一念,一個抱怨接一個抱怨,一個焦慮接一個焦慮,無法停止...終於你被自己的念頭淹沒了..,你的注意力貝斯危機走了,你完全忽略這一個"當下"。
5. 好..回到當下,當你對你的周遭更有覺知時,你的【警覺力】,這種警覺不是概念上的..你必須親身去體驗,你使處於警覺的覺知狀態,或是強迫性思維當中,你自己需要自我察覺及自我實踐,這種警覺的覺知有人稱之為【正念】,但我比較喜歡用【處在當下】這個詞來形容。
6. 當你覺知到感官的覺知時,你的強迫性思維便會減少,更多的【處在當下】,所以隨著那生起的警覺,思維便減少了(你要自己去實證..),隨之你的注意力便處在當下。
6. 15:35接著邁向當下的這一步是:當你覺知到你的感官覺知時,你可能也感知到一個簡單卻美妙的事實,那就是你是活著的...,有時當思維稍稍退而警覺仍在時,你會感受到一股貫穿全身的生命力,微妙,但冥冥可感,你可以感知到你的腿你的手臂有著生命力,而這可以當作是你當下的一部份經驗,所以,你現在已經能夠處在當下了,我們可以說:你處在內、也處在外,可能有一部分人無法感知你內在的能量場,我們稱之為內在的身體,你也可以閉上眼睛...,問自己你,如果你不移動雙手仍能感知雙手還在嘛,這時你的注意力就移轉了,從你的思維中脫離而流向雙手,從而到腳,最後你能感知到整個身體是個微妙的能量場,這是個美妙的境地,而你開始更根深於當下,你處於內,同時也處於外,有時我將【處於身體當中】,稱之為讓我們持守當下的碇錨,因為假我的心--不自覺的心非常狡猾,開始修持當下時,如果沒有一個能讓你持守當下的碇錨,心很快會就會帶著念頭進來,不管它是什麼念頭,它都會說這重要的不得了,它會說:跟著我,你需要想這些..,這事需要你即刻的關注...念頭延生念頭..越想越糟18:51,你再幻想評估你的人生,但是當下才是你的人生,你的念頭非常誘人,它會再度進來夾持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不知道你在作什麼的話,但如果你覺知念頭的活動,那麼你可以說:喔!..你還會覺知另一個想要進來的念頭,這個時候..,如果你具有覺知,你就不必跟隨這個念頭,你可以就只是容許它通過自心,然後念頭又走了,然後你可以說:我選擇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你甚至用不著把話說出來,你有你的選擇,而你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如次一年你就不再苦於惱人的失眠夜,你會有一個美好的禪修。不去要求這一刻有別於它的現況,去感知自己的生命力和能量場,這就是你的人生,和當下這一刻,當下這一刻的生命力..
7. 然後,我們現在或許可以再深入一些,感官覺知(sence perception)、感激(acknowledging)、感激(appreciating)、感受體內的能量場(feeling the energy field in the body),所有這些都生起(arise)於當下,而你有忽略什麼嗎? 完整組成當下原貌的是:感官覺知、情緒(feeling)、可能還有念頭,念頭來來去去,但是你不必理會,然後念頭之間有著空間(space between the thoughts),這點是非常重要,就是發現你的內在有這樣的一個東西..,它是念頭和念頭之間的空間,思緒不再持續不斷(there is no longer an iterrupting streen og thinking),突然間,你覺知到其中的空間(You becme aware of the space),這讓你感到無比美好和力量,你真的覺得...你找到真正的自己(You come to yourself),不是那一個帶著故事的假我,不是那個認同於你的過往、你的個人歷史的那個假我,
8. 真正的你超越你個人的過往,超越你任何在感官覺知中生起的東西,當下這一刻最深層的是甚麼? 當下這一刻的本體(The essence of now is this),那個能夠讓你覺知到感官覺知的是什麼?(What is that enable you to be aware of your sence oerception?),那個能夠讓你思維的是什麼? 那個能夠讓你感覺到自己身體的是什麼? 所以這裡一定還有某個不是東西的東西,我們可以稱它你的覺在(We can call it your present),我們也可以稱它你的覺知的空間(space of awareness),或者可以稱它是意識本身(conciousness itself),禪修中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發現你自己,不是那個個人化的假我..有著侷限的過往,雖然那個維度仍然存在,但你的內在有一個更深的維度 23:26,在那個維度上你個人發生的任何事情,無論好壞,通通被超越,而變得沒有關係。它是更深層的存在感或自我感,當你對他有所了悟時--它是讓你的感官覺知成為可能、讓你的念頭成為可能,它讓你的情緒成為可能,事實上,它就是你身上覺在的光明(The light of present in you),在覺在的光明中,你感知到這個房間,在覺在的光明中,一個念頭進來又出去,如果進來的念頭太多,你的念頭和念頭之間不再有空隙,覺在的光明被遮蔽,但它仍然在那哩,這就好像全然的陰天,你再也看不到太陽,但仍然有穿透雲層的陽光,只是你不知道罷了,眼中所見盡是雲霧,這就是地球上一般人類所的處境。它們只知道自己心裏面的東西,他們的存在感完全衍生於心中的東西,這命運讓人顫慄,但是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很可怕,因為它如此平常,這就像如果你住在精神病院中,你不知道你自己不正常,因為大家都不正常。
9. 所以,這就是我們要超越的,我們有機會進入一種不同的意識狀態 25:05,它不是禪修中那一種孤立的經驗,而是...回歸...讓我們回歸當下,覺知...那知道自己覺知的覺知,這聽起來有些奇怪,你現在就能覺知嗎?(Can you aware right now?),任何你感知、思維、感覺的東西,他們之所以會在那裏,都是因為你是那讓它得以呈現的空間,也就是讓這些在其中生起的,那個具有覺知的空間。
10. 你也可以問另外一個ˋ問題,以指出內在的實相(inner reality),你也可以問:做為你是怎樣的感覺(What does you feel like to be you)? 不訴諸記憶,在當下做你,不追憶你個人的故事,你的故事不過是心中的一個故事,但做你是什麼感覺 ? 26:25,這裡沒有概念性的答案,因為我在問的是此時此地實際的經驗或體會,你是什麼感覺 ? 甚麼是【真正的你的本體? 你能感覺你自己的存在嗎? 當我說:你自己的..,這並不全然正確,因為它不是你的,但是我們先暫時這麼說,你能感覺到那【你的在】,就是【真正的你】的本體嗎?(Can you sense the very present that you that is the essence of who you are? ),【真正的你】沒有形象,就只是空闊的覺知(space of awareness),這是非常美妙的,知道你自己是空闊的覺知,就能讓你停止相信你個人的經歷就是你,因為你個人過去的經歷沒有那麼了不起,如果我認為我個人的經驗就是我,那可就沮喪了,真我的展現是透過對個人經驗的超越,展現這偉大的真我,不是我個人的經歷,不是,而是了悟到個人的經歷相對而言不那麼重要,所以覺在---你自己的在--。對某些人,某個指標會比其它的指標管用,這就為甚麼我會給一些指標供你鉉則,讓你可以問自己,或我來問你,現在你能覺知道你能覺知的這個事實嗎? 你可以意識到你有意識的這個事實嗎(concious of the fact you are concious )? 這聽起來好像仍然是二元對立,這是因為我仍然在用語言,當你覺知到自己是有意識時(When you are aware that you are concious),這並不是說,這裡是我(腦袋),另外這裡是我在覺知自己的意識,有個主體與客體,我們無法這樣的覺知到自己的意識,我們只能以【自己就是意識】的方式來覺知意識(conciousness like that you can onle be aware of conciousness),【自己就是那永恆的主體】,你的意識永遠不可能變成某個意識中的客體,其它的一切東西都是意識中的客體,然而 你無法覺知到意識成為你的對境,因為意識是你,是你的本體,而你的本體,就是當下這一刻的本體,當我們進入當下這一刻的最深層,你找到的..你發掘的是什麼? 你自己,你的本體,所以 你的本體---這個具有意識的空間,無別於當下這一刻的本體,因此 當你深入當下這一刻,它是垂直的維度,而大部分的人生在水平的維度上開展,我必須做這個才能達成那一個,我必須記住這一個..,水平的維度跟你心(mind)裏面的東西有關,那些是束縛你的..,現在我們在此...忽然進入當下,那水平的維度是你心裏面的東西,那垂直的維度是當下這一刻,它帶你更深入當下,直到你發現 當下的本體,就是究竟真正的你,這是個美妙又令人解脫的了悟,因為它將你從虛假的自我感中解脫出來,如果沒有了悟自己的本體,你一生就活在虛假的自我感當中,而我稱之為假我。虛假的自我感取之於心的活動,加上伴隨心理活動而來的情緒,由於我們是如此地認同於自心,以至於我們的自我感--假我,完全取之於某種習慣,和重複性的思維模式加上情緒和反模模式,也就是一堆重複性、不自覺、被迫性的思維模式以及隨之而來的反應和情緒模式,對那些不識更深層真我的人來說,這樣的堆集就是你個人,一堆習慣性念頭,向你講述你的故事,然後你也這樣向他人轉述(例如:你想要聽我的故事嗎? 你痛苦啊?你真應該聽一聽我的故事,你的痛苦不算什麼,就像我父親常說...每當有人說我這裡痛我那裏痛時,他總會說: 你痛? 我經年累月有的痛,我吭都不吭一聲,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提升自我感,不過這完完全是虛假的自我感,然而你卻陷在裡面 32:26。
11. 佛陀所謂【虛幻的我】,就是究竟無實的我,所以佛陀縮【無我】,八力聞的早期佛經中將無我稱為【anatt】,這個不實的假我是心捏造的假物,因此佛陀的教法 佛法的精妙之一便是【空性】,空性為讓你想起甚麼呢? 覺知 空闊的覺知,空性沒有形象,爺蘇也傳達同樣的訊息,【天主國的來臨,並非是顯然可見的】是什麼意思,意思說 你不能說:喔...它在那哩,為甚麼你不能說::【喔...它在那哩】? 因為你就是它,它永遠不會是你意識(覺知)中的一個客體,因為它就是意識(覺知)本身,兩千多年來爺蘇的話語不斷被傳誦,但懂得人有誰? 非常少,可能是少數一、二個的佛教徒吧(大眾笑..),這就是生命的秘密,而它是那麼簡單,你必須知道【你是誰】,要超越表滅的你,才能找到真正的你,這並不是說你不記得你的過往,你當然可以記著個人的歷史,這沒有問題,但是你不要用在那完全個人化的自我感中,活得如此挫敗,活在卑微的我當中,總在擔心受怕,總要認同於其它的事,總是感到不足,滿意的感覺總不長久,總是覺得不夠,這種生活糟糕透了(awful way to live),所以這就是我們要超越的,這就是意識上的一個轉變,接著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活出那空闊的覺知,覺知到自己就是那空闊的覺知,你也可以稱它為【寂靜】(stillness),你就是那【寂靜】,就算事在說話時,你可以感覺背景中的【你在】,你在前景中說話、聽聞、做事,背景中事空闊的覺知,換言之..你感覺到你自己的在,這存在其實也不是【你自己的】,因為你自己的存在與宇宙的存在為一,你可能注意到我沒有使用【神】這一個字,因為一但用了【神】,它馬上變成你心中的一個概念(知見),所以佛陀非常有智慧地避開它,有人問佛陀什麼是【神】,你從來不談神,這是為甚麼? 神存在嗎? 當然我們的禪修以經到尾聲了,佛陀回答:...,根據佛經的記載,對於是否有【神】,佛陀的回答是..【佛陀 靜默不語】(nobal silence),這就是答案。
最後我們講到了臣服。臣服就是無條接受當下的時刻,它會讓我們變得更積極,臣服是一種和生命流動同步,不逆流而上的,簡單又深刻的智慧,它是讓我們放棄對當下的內在抗拒,坦然接受現實,接著去採取行動,作出積極的改變。
臣服有兩個機會。第一是對當下的的現實臣服,第二個是接受內心狀況,直面它的存在。有人說生活是不停的在瘋狂抓取,就像千與千尋裡的無臉男得到的越多,反而越加的迷茫,幸好當下的力量,給了我們一劑返璞歸真的良方。
這些道理不是讓你拿來記憶的,是讓你拿來用的,而且修行不是一件事,而是每一件事。活在當下不是讓我們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去冥想來專注當下,而是我們所經歷的分分秒秒都應該用來培育自己的心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當下的力量的精妙之處。
...參考:...
當下的力量。作者: 埃克哈特.托利
冥思:当下的力量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