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河 總經理




第18屆校友

包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感恩與感想 

一位畢業五十年校友的回憶

何其有幸,來自三級貧戶家庭的我,能夠順利完成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離開學校以後,也不斷吸收善知識,雖沒有成就豐功偉業,倒也奉公守法,沒辜負師長教誨。


  五十年代的員林是以產水果聞名,家鄉也成爲百菓山風景區,因產水果、蜜餞也成為副產品,我有好幾位同學家中就生產蜜餞。我的第一個回憶是小一時,劉政卿老師把同學擅自取來的蜜餞封裝加蓋公章後, 由我代表負責送回。雖不記得是誰的傑作,但『不屬於我們的東西,不應占為已有。』,長大後一直銘記在心。


  土風舞在當時頗為流行,男女同學跳土風舞不敢直接手牽手,一根小竹子成了橋樑,也成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產物。保守的風氣是一時的,但同學感情是長遠的,隔著小竹子跳舞倒成了往後美好的回味。


  當時的農村並不是每一戶都有電燈更談不上電視、冰箱,我們家就用煤油燈,三年級時下課後陳鐵卿、吳慶種喜歡到我家,當時沒書桌,吃飯用的長凳及竹椅子就是我們的課桌椅,一起作功課、一起玩遊戲。


四年級時,原本經濟困境的家庭遇祖父過世,同學的關懷及募捐讓我渡過難關,而家長會長張平的捐助棺木則讓我一直感激在心頭,誰說為善不欲人知,不知如何感恩?


  以前初中(國中)升學要考試,自四年級開始補習,從原來四個里的同學打散後成為升學班,也就是後來的甲班,其他同學是在就業班(有別於後來的放牛班)。既是補習,當然要繳補助費,四五年級時遲交補習費的名單,總有我的名字,感恩江老師不因遲交補習費而排斥。


  六年級時我們的座位依成績排列,由於我的成績較好,總是排在第一排,當年個子較高,在此為坐在後面,視線被我擋到的同學致歉。黃明且老師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好老師,教學認真沒話說,對每一位同學的關懷與照顧更是令人難忘。

感恩老師的安排,我當了六年班長,當時只知道老師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不懂得謙讓,也不懂得分享。公共事務更多人參與,更能凝聚向心力,不是嗎?如果時間能倒流,我樂於讓賢,使更多的同學有服務的機會與體驗。


   在幾次聚會中,同學們提到的張弘叡老師,雖然正課他教的是音樂,最懷念的卻是聯考後上中學前那段時間,免費用圖解說明英文正確發音及單字練習,對我們很有助益,讓我們不畏英文,在英文的課程中沒有輸在起跑點。


  入社會後一直旅居台北,偶爾返鄉會見親友,幾句問候語,有種古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觸。


  貧窮不可恥,可恥的是藉貧窮而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甚至於危害社會。我們無從選擇父母,但可決定自己命運,小學六年沒穿過一雙鞋子,畢業時也是赤腳領縣長獎,我不是個案,我們同學中也有好幾個家庭經濟條件與我相去不遠,如葉慶明、張道明,個個努力向上,雖不算大富大貴,仍不失貢獻社會,造福鄉里。


  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看到希望 ,只要是對的,就要勇往直前,克服困難、不達目的絕不放棄,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