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冠老師

教育部89學年度小班教學特優教師

青山國小校園植物奠基者

來到青山任教,是緣份。

進入青山後,前十年都是屬於傳統的上課方式,主要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講、寫作業的情形,這應該是當時主要的教學模式吧!當時和現在不同的是週六還需要上半天課,所以大約4~6星期左右,會與幾位同事帶班上學生從學校走到四百崁健行郊遊,讓學生抒發身心放鬆心情。


八十八學年度上學期,在當時江煥宗校長的提議之下,先以我們學年開始,配合當時教育部推動的「小班教學精神計畫」下,開始了我和學生們不同的「教與學」的日子,也同時促使我帶領學生們進行校園植物、生態環境的規畫與改造。


搭配「小班教學精神計畫」,進行教室環境布置,主要是教室彩繪與教學情境的布置。讓學生發揮創意,在教室內外創意彩繪、學習區設置、改變學生座位的排列方式…等,增進學習情境的氛圍,也方便班級活動進行,像分組討論、報告、製作海報、喝下午茶…..等活動,使學習更加活潑與貼近生活。

教室黑板獅頭布置與彩繪

洗手台彩繪

教室牆邊彩繪

水生植物池是第一個施作的地方。當時東棟教室後方與活動中心和圍牆間有一塊未做利用的空地,在江校長的支持下,我和學生利用每天升旗後的導師時間、午休時間….等,一點點,一點點的挖掘,到初步的水池範圍完成,然後進行底部的防水工程,有生態池的雛形產生,就已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之後再逐步進行水生植物的種植、小瀑布、溝渠、步道、半邊井荷花池……等到完成,前後約5~6年左右,歷經92、94、96年畢業的三屆學生完成。是個小而優美的水生植物生態池。

水生植物池全景

種植多樣水生植物

學生學習布置整理及種植生態池

校園花木種植計畫的推動,主要是希望在這裡出生的孩子們,能在母校種下自己種的樹木。而當時校園中幾乎沒有開花植物,甚至還有許多有毒、有刺的植物,所以就帶著班上學生逐年的加以挖除,並種植適當植物,主要是以會開花的木本植物為主,並且兼顧到各種花色、四季不同時間開花的花木為主。首先選擇是中庭,主要是種植茶花和杜鵑。茶花的品種不下三十種以上,白、紅、粉各種花色皆有,甚至還有同一棵會開多色花的品種,連珍貴稀少的原生種鳳凰山茶和武威山茶也都有種植,而泡茶用的烏龍茶自然也是在名單中的。杜鵑主要是以平戶杜鵑為主,主要有桃紅、粉紅、白三種顏色,生長性強好照顧,開花性更佳,每到三月盛開時,中庭就如花海一般,美不勝收,當然特有種的金毛杜鵑和烏來杜鵑也都種在中庭裡喔!之後再到前庭、操場、東邊停車場….等,陸續種下多種會開出各種花色的樹木,如紅色花的洋紅風鈴木;黃色花的黃金風鈴木、黃鐘花、黃蟬;紫色花的蒜香藤、紫禪;藍色花的藍花楹;白色花的流蘇;粉紅色花的櫻花、花旗木….等,每一個品種從一棵到數棵都有;另外還有種植穗花棋盤腳、山芙蓉、台灣欒樹、樟葉槭、毛柿…...等原生種樹木,依著季節開出各種花色的花呀!植樹的工程從90年底到104年初左右,才有如今的規模。栽種花木事務繁多,從種植、澆水、施肥、養護、修剪…..等都是需要人力隨時的關心照護,期盼這些花木能在校園中長得茁壯,將來在當初種植的學生回到母校時,見到當年親手種植的樹木依然長得健壯,應該會是相當開心的事呀!

校園中春天盛開的杜鵑花

學生學習種植花木

學生學習種植花木

學生學習種植花木

校園中冬季盛開的紅花風鈴木

  磁磚壁畫也是一項特別又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除了能在校園中種樹之外,還能留下永久的畫作。因此指導學生從底稿縮圖設計、再依原圖放大畫到素燒磁磚上、然後著上各種顏色釉藥、送至陶藝工坊燒製完成、再請泥水師傅來施作貼上磁磚,這樣的工程每次都要用上近半年的時間。因為彩繪工作必須把該圖的所有磁磚都鋪好,然後學生再利用導師時間、下課、午休….等零碎時間,一點一滴慢慢完成。就這樣我們學年從94年到104年,在北棟教室、西棟教室的走廊、中廊和司令台完成了近二十幅珍貴、美麗、活潑又有紀念價值的磁磚壁畫。 

司令台壁畫

西棟教室壁畫

西棟中廊壁畫

在青山任教多年的時光中,能和學生完成這許多有意義的工作,實在是很難得的機會。這要感謝江煥宗校長、李龍賢校長、陳婕妤校長、林茂興校長等這幾位校長的支持與同事們的鼓勵,才能讓我和學生們完成這些有意義的工作。另外還要特別感謝每當有花木要種植或活動要進行時,都一起在旁幫忙的工友黃坤哲先生,沒有他,我們將無法這麼順利的種下這麼多花木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