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國小特教專欄

資源班教師:馮士軒

一、強化親職角色,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柱,沒有好的親職關係,孩子不可能會快樂正常成長。因此,忙著賺錢養家的同時,身為家長的我們也要:

(1) 充實教養資訊,參加家長成長團體或學校活動

例如參加親職教育講座,向他人請益,必要時請學校諮詢相關資訊。

(2) 多用正向方式鼓勵子女,少批評

了解孩子每天在校的學習與生活適應情況。家長可以透過聊天方式,在吃晚餐或是看電視這種輕鬆時刻進行。

(3) 減少孩子帶新奇物品或特殊打扮到校,容易引起同學不當聯想或衍生衝突。


二、以正向行為支持策略,建立孩子的適當行為


家長或教師應聚焦在「如何教適當的行為」,而非僅以事後的處罰作為阻止問題的再次發生。相關策略建議如下:

1. 教導孩子運用自我提示策略(如:口語自我提示-我要安靜坐好),或自我管理策略(如目標語設定-我要把這份國語作業寫完)。

2. 讓班上的其他孩子有心理準備,作為同儕正向支持的力量。

3. 教師正向鼓勵全班好的社交技巧行為。在班級中,學生會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若教師能時常公開肯定獲讚賞學生們的互助表現,整個班級會逐漸受到這股良善的力量,而產生良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