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對許多日本大企業而言,是流年不利年,產品品質低落所造成的紕漏,讓日本企業損失慘重,賠上的不僅是召回不良產品所衍生的成本,更嚴重的恐怕還是為了挽救商譽,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首先讓我們檢視去年幾家日本大企業所出現的品管危機,進一步探討正字標記在品質控管上可以扮演的角色:
日本大企業的「產品品質」拉起警報
一、去年4月豐田(Toyota)宣佈召回Lexus GS和IS兩款總共5萬7,000多輛汽車,這兩款出廠才半年多的汽車,因為安全帶的扣環瑕疵,有的時候會扣不上。2005年豐田也曾經因為汽車頭燈瑕疵,大規模地召回127萬輛汽車回廠檢修。
二、去年6月日產(Nissan)以北美為主販售區的Altima、Sentra兩款車種的部份車輛,由於引擎恐有起火之虞,因此該公司宣布停止銷售該兩車系10萬輛。
三、日立(Hitachi)製作所9月負責換裝在中部電力公司等兩個核能電廠發生損傷的蒸汽渦輪機。負擔約300億日圓。
四、去年9月新力(Sony)電池瑕疵,造成多款筆記型電腦之過熱與起火,新力回收約960萬個電池,根據報載損失約5億美元。
五、去年10月松下電器產業(國際牌)洗碗機起火,有15萬部必須更換零件。
上述這一連串的品質瑕疵和召回事件,讓一向以「品質一流」自豪的日本企業灰頭土臉,日本企業的品質管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恢復全球市場對日本產品的信賴,成為日本企業、政府、媒體關切的課題,甚至受到全民熱烈地討論,各界追究日本企業品質下滑的原因,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檢討意見,包括:美式管理風格取代了日本傳統的「工匠精神」所致;傳統製造業人才難尋,愈來愈少新世代願意選擇在製造業的生產線上效力;產業外移造成品質控管不易;以及利潤掛帥與生產之「急擴大」所帶來的不適應。
近10年來,日本企業將收益性與提升對股東的回饋(發紅利)視為優先,對現場投資則列為其次,當生產開發現場的螺絲鬆了,自然無法因應增產與新製品之擴大的現況。
例如上述Sony的慘痛經驗,很多人指出是因為新力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而整合了製造子公司,招致生產現場士氣低落與品管惡化所造成。而日產汽車公司的引擎起火也是為了降低成本,將引擎周邊零件變更為在現地(美國)採購所致。
豐田汽車的危機處理,挽救品質及企業形象
再以積極擴增全球產量的豐田汔車為例,這幾年來大規模的召回行動成為眾所矚目的話題,尤其是去年7月11日該公司的前品質保證處長等3名員工竟然被警方以「隱匿未報缺陷車,致引起人身事故」為由,函送檢察機關偵辦,這件刑事案件對標榜高品質的豐田汽車無異是當頭棒喝,最終也受到了日本政府和民眾的譴責。
根據去年7月週刊東洋經濟的分析,從豐田召回車數量的變遷,可以看出問題車多發生在1995年、2000年左右的生產時期。溯本清源,發現1995年豐田在銷售上改採「急擴大路線」、1999年突然廢止年資薪給制度,改採能力薪給制度;以及2000年全面展開「CCC21活動」,以降低30%的成本為目標。擴充太快的成長行動,使得生產現場呈現慢性的人力不足,不但造成現場人員的精疲力竭,也只好擴大外包比率,因此釀成了品質下滑的危機。
所幸豐田高層願意正視問題,重振雄風。豐田汽車在去年進行公司高層的改組,首先將負責品質的副社長由原來的1名增加到2名,並且正式調派Toyota歐洲總裁兼執行長佐佐木慎一(Shinichi Sasaki)出任總部品管部門的專務董事,以徹底整頓集團內生產流程的品管監控作業。而社長渡邊捷昭(Katsuaki Watanabe)也在企業年中記者會上,公開向消費者道歉,並且宣示未來將全力預防發生召回車事件的決心。
正字標記對品質管理的意義
今年1月德國汽車產業專家杜登霍夫爾預測,日本豐田汽車今年可望首度超越美國通用汽車,成為全球第1大汽車製造商。面對這項成長,在經歷品質危機事件之後,日本豐田汽車創業家族成員,現任豐田汽車副總裁豐田章男則表示,他們不在乎豐田汽車是否升格為世界第1大,豐田汽車品質受到大眾認同,追求品質世界第一才是最重要的事。他表示,提昇品質是一貫的經營原則。
要立穩腳步堅守這「一貫的經營原則」,仰賴的正是經營者的理念和管理政策,而在做法上則可以藉由「國家標準」的嚴格檢驗、控管,以確保產品的品質,更重要的是以此為準,建立品質優先的觀念,不因追求利益或產量而背離這項中心信仰。
我國正字標記協會大力推廣國家標準「正字標記」,其原因也正在於它具有下述的功能:
一、彰顯產品品質符合國家標準;品質管理標準符合ISO 9000國際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
二、藉由正字標記的「品質保證」,爭取顧客的信賴,提昇企業及產品的競爭力,拓展市場。
三、消費者只要辨識正字標記,即可購得安全可靠的優良產品,消費者權益獲得保障。
結論
從日本企業一連串的品質危機,我們深切認知:隨著產業的發展,以及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的激烈競爭,品質的管理概念也必須不斷地變革。這也將是正字標記協會努力的方向,除了適時檢討正字標記的規範和制度,也致力於將國際上的品質保證系統與我國國家標準接軌,以確保正字標記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及持久性。
正字標記在過去是提昇工業產品或技術水準為主,現在更已擴大到維護消費者權益,以及公共安全品質等。這也就是向企業宣示,品質管理指的不僅僅是管理最終成品,還包括管理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流程、銷售,一直到將最終產品送到客戶手中,以及售後服務等環節。
「品質」為工業製品的生命,「品質」不保,公司的前途亦隨之不保。而為了保證品質,不會隨著市場競爭或企業政策有所動搖,則必須堅守「正字標記」的準則,藉由國家標準作為把關,制定出令人信賴的品質管理政策,對每個環節都做到嚴密的追蹤和控管,才能夠在產業變化的激流中進退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