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經營時代

一、前言

經過第一次產業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農業的工業化與科技的發展,使人類沉醉於享受高水準的生活。但隨著環境的變化,人類開始陷入不安。本以為無盡限的自然與資源、能源,卻領悟到是有限的,甚至於有崩壞的可能性,並預測人類將有滅亡的一天。萬物之靈長的人類之英知,應以全體的人類力量針對地球環境問題,經地球的規模就政治、經濟、技術各方面的協力,以各企業為中心,認識防止環境問題的惡化,謀求「自然環境與人類的調和」。

每一企業在環境問題應特別顧慮其對環境的影響度,保護環境、防止大氣、水、廢棄物、噪音、有毒物的污染、提出企業的環境對策,確立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遵守二原則:

(1)遵守地球環境方針,保護自然環境,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2)於生產過程或商品流通事業活動下,充分留意環境問題。

二、環境的基本問題

(1)現在的環境問題

因資源不足依賴加工業發展產業,雖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公害。例如為了能源的火力電廠所發生的SO、NO、鋼鐵工業、石化工業、水泥工業等能源帶來的SO、NO與其他工業,生產過程發生的CO與VOC等或灰塵等大氣污染,或生產過程中廢水帶來的水質污染與事業廢棄物、噪音、重金屬等污染,都是過去為了發展經濟為優先,全力革新技術,為了大量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無心的產業污染發生直到公害顯著化帶來對人類的災害,企業界才採取防止公害設施來阻止其發生。經過這些痛苦的災害,才瞭解企業界應以技術來阻止這些污染之產生。於能源的利用上,由Atlas of earthcare中目前存在於地球的各種能源:

 石油佔37%(45~50年存量)。

‚ 煤炭佔23%(數百年存量)。

ƒ 天然氣佔18%(60年存量)。

„ 核能4%(已有30國使用)。

水力5%(對環境有負荷),共計87%。

† 其他13%,這些能源中石油與煤炭是企業公害的元凶。

企業要全力開發利用不影響環境能源,如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風能、電池等,相信靠人類的聰穎才智與經驗,會有新突破解決無限量、無污染的能源來解決企業界的地球環境問題。

(2)對環境問題的投資與其影響

根據NIRA作成的報告,企業界若不投資於環境問題,一直投資於生產追求經濟的發展,置所發生的污染或環境破壞於不顧,由羅馬俱樂部發表的「成長之極限」,每年不斷成長到公元2040年為界限,企業與人類都受到環境問題之嚴重影響,反而使成長不僅停止與下落,而到公元2100年其全球之經濟衰退回到公元1930年代。可見若不投資於改善或解決環境問題,工業生產下降,經濟無法發展,人類會逐漸走入末途。

(3)自然「新陳代謝」環境

人類生存上最低條件要有正常的新陳代謝,在地球自然環境下,人類與自然之間亦有物質相互交換才能繼續生存,人類攝取的食物利用效率高到90%,不息的吸取新營養來維持生命,如果這活動無法繼續,即無法維持活命,這就是「新陳代謝」,並也證明供給物質的自然環境稍有變化,人類的生命會遭遇威,甚至滅亡。自然環境的變化之容許量是有限的,以一個企業的觀點,自然環境的所有大氣、水、物質都由不得我們給予污染或破壞的, 如果自然環境失去平,對生物或土壤產生惡影響,使人類無法得到正常的新陳代謝而導致滅亡。由此可知我們一定要完全防止大氣、水、土壤遭受污染,讓自然環境不受污染或破壞, 而讓新陳代謝不息,這是人類的責任,亦是企業的責任。

三、環境問題與企業對策

(1)企業活動的環境優先

首先瞭解地球環境的惡化問題與我們企業有關問題:

 自然環境的污染或被破壞的景觀,而產生的生活環境或對人性面的影響。

‚ 天然資源的浪費或抑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含能源、原料、食物等。

(2)所有事業都要充分考慮環境問題

例如製品對環境問題是否會有影響,從製品設計著手,於生產過程、銷售流通上是否會發生公害,都要相當考慮。

(3)減少對環境惡影響之環保活動

具體的從減廢開始,不浪費原材料,減少使用環境問題廢棄物,使用耐久性大的材料或設備,裝設污水與廢氣處理設備,甚至研究不排放廢水、廢棄物的新製程,並推行消費者使用環保標章產品。

(4)研發新環保技術

企業界針對地球環境問題之研發有幾項:

 所有產業界製品從生產以至其回收再利用。

‚ 開發新環保技術、環保標章產品與新環保產業。

ƒ 徹底之省能源與再資源化環境評估的一環中,研發在製造、行銷以至廢棄全過程都應確立,減低對環境問題之負荷與確保安全性之評價以及謀求徹底省資源、省能源、回收型生產體制,所以要對製程發生之二氧化碳抑制或削減,並且對石化原燃料使用量降到最低使用量,又不使用有害物質為原料,研發無公害製程技術,所發生之廢棄物再利用為製程中之熱源,克盡所能確立完全自閉式製程。

四、企業的責任與使命

企業應對整個地球環境問題建立長期計劃。從制定環境安全的基本方針,對企業產品生產上所需原材料、製程上、大氣、水、廢棄物、噪音、臭味之發生、排出、削減、防止,逐年改進達成國際標準。並設立負責環保單位,設立方針、目標、策略,付諸行動推行ISO-14000認證,因這不只是個別企業之問題,而是地球全體的問題,亦是人類全體的問題。

五、結論

於二月底正式有了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這個協會開啟了工業界的責任照顧(Responsible Care)制度,將從自我管理與安全責任的原則下,對產品的開發、製造、流通、使用,最終至消費至廢棄的整個生命週期,都建立了持續性自主改善「安全、健康、環保」的經營方針,相信將有各行業相繼成立這種責任照顧制度來有效利用能源與資源,達到保護環境問題,使企業永續經營,提高人類生活水準。199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