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世界各國的中小企業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均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尤以台灣中小企業在亞洲金融風暴下,更是促使我國得以倖免於風暴侵襲的功臣,因其不管在科技創新或就業人口的創造上,均遜於一般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勃興成為激勵競爭環境的機制,而其高度彈性與適應性,可使產業結構的調整更為順暢外,也有相當高度的抗力以抵銷諸如亞洲金融風暴之外來衝擊,甚且,中小企業為求生存,具有強力之奮鬥心,中小企業可帶動科技創新,加速技術擴散及促進產業整體技術水準之提升與國民經濟福祉之增進。
由於國際與國內整體環境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已是無可避免的國際經濟脈動與趨勢,全球化經濟將帶給台灣中小企業予一定程度之衝擊,台灣之中小企業洞察到全球化的經濟產業變局,在這時美國十年來的「新經濟」榮景已朝「軟著陸」方向邁進,在美國經濟衰退影響下,全球經濟必進入成長趨緩的階段,自然中小企業亦不能自免其外,同時,台灣與大陸將相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勢必將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各個面相,在WTO揭示經貿、金融、自由化的大旗下,也將深化中小企業經營與成長的困難度,再加上大陸地區近年來挾著外資與台資之資金優勢與技術力,在各種產業領域上都有長足的進步。又東南亞各國已逐漸由金融風暴之衰退期中復甦過來,其貨幣貶值反使其出口更具競爭力,這種趨勢下,傳統台灣中小企業市場逐步被這些國家蠶食,使我們的成長環境越惡化、難於生存。
二、 我國國內中小企業產業困境:
目前擺在眼前的景氣持續低迷而有變本加劇的情況產生,本來中小企業體質的脆弱、人才缺乏、土地廠房、技術取得與環保改善環境、勞資不平衡的調整、不斷的各種抗爭加上金融上不易取得週轉金,使得產業鏈末端的中小企業之影響更為巨大。
因此,在這種生產要素成本日益提高與產業轉型的壓力下,首先考量到的是預期大陸市場之商機與招商條件誘惑;國內中小企業逐漸選擇了赴大陸創業或遷廠,做為其維繫創業與延續企業生命的手段,正吻合所謂流行的一句話『留在台灣等死或去大陸尋死』的關頭。
在大陸的台商,中小企業資訊不充足,投資環境的風險以及大陸本土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的業務威脅與競爭都是一大挑戰,尤其缺乏規劃、制度之建立、人治的社會與台灣文化的差距,在這種不確定性甚高的投資環境,實有必要對大陸的台商中小企業伸出輔導與整合解決其困難之手。
三、 台灣中小企業在蕭條下之SWOT分析:
1. 優勢(Strength):
1) 我國中小企業特有之分工協力網路,使其更能發揮其彈性、靈活特色。
2) 我國經濟體系活絡、人力素質高,有助於中小企業之成長。
3) 整體國際產銷分工體系已建構成熟,而高科技產業的發達,使中小企業者得以在產業鏈中扮演其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2. 劣勢(Weakness):
1) 中小企業在資金籌集仍是處於極度劣勢地位,融資管道未暢通。
2) 人才招募上受到大企業之排擠,而與學界之互動不良,技術引進吸收與研發較弱。
3) 育成中心制度還有許多缺失,應給育成中心力量來協助其創業與研發。
4) 各種生產要素成本較高,傳統型中小企業面臨轉型與出走壓力。
5) 對中小企業之支援易受其他單位排擠,而部分法規制度亦未能適時針對中小企業所需,致使中小企業面臨遭淘汰。
3. 機會(Opportunity):
1) 國際相關資訊與高科技產業發展蓬勃,而其彈性靈活之產業特點恰與台灣之中小企業特性不謀而合。
2) 大陸加入WTO後,市場將更為開放,有利我中小企業前往廣大其內需市場。
4. 威脅(Threat):
1) 國際經濟處於蕭條下,影響我中小企業之外銷。
2) 大陸及東南亞國家之中小企業與其他產業近年來快速崛起,影響我中小企業原有之市場。
由上述SWOT分析,我們可看出中小企業對大陸投資有各種資訊不充分與存在著危機,有各種潛在性風險,這種風險不得不警覺,有關政府單位應給予協助與服務。
四、 忽視中小企業勞資一體之實際整體品質經營:
1. 勞退金之硬性規定,恐影響企業營運:
人性管理經營公司之中小企業為照顧員工,自行會提撥勞退金2%至6%,讓員工辛苦一輩子退休後,可享受一筆退休金。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由政府強迫提撥退休金,相信不提撥勞退之公司,經營永續一定有差錯。
2. 可攜帶式年金制與個人帳戶將使培育人才蒙上陰影:
一個企業為了永續經營,必須有計劃的培育人才,但有些不肖企業卻中途高薪挖角別家企業投資培育的人才,若勞退金隨著個人轉到跳槽之企業,就如同為培育人才而投注鉅資的企業,豈不是白白被跳槽員工倒帳,因企業為了培育人才早已投資在被挖角的員工身上,如此一來,企業經營者將灰心繼續培育人才,企業即永遠無法壯大。
3. 不休特別假的轉發薪水補其不休:
本來特別假是為了讓辛苦工作的員工,每年按其年資都有一年規定多少特別假,使其休養或渡假,如果硬性規定不休特別假之日數轉變來發薪水,對一些有制度有特別假一個月的老企業,無形中提升了其賦薪而增加企業支出。一個企業的永續在於全體員工對公司經營有生命共同體的共識,使大家參與整體品質經營,值此蕭條下,業務衰退、銀行融資困難或艱困營運的企業,隨時都面臨倒閉之虞。
這種殺雞取卵與單方向的關照,並不會讓企業增加競爭力,反而削弱了其整體力量,政府的這種關照員工是不切實際,如果自己參與經營一個中小企業,制定這種不合時期又不合理的制度,將使經濟崩潰。
真正為台灣的經濟與台灣的前途奮鬥的中小企業,政府有關單位應多聽、實際參與經營者的心聲,絕不可一意孤行的制定不利中小企業的法制來阻礙其經營。
五、 結論:
我國經濟已步入成熟期,各項生產要素如勞動、土地、廠房等之成本日益提高,再加上資金籌集困難,中小企業面臨了轉型或外移的壓力,這股中小企業外移之影響,將使我國中小企業之分工協力網路漸趨解體,將導致產業空洞化之危機,對我國整體經濟影響極大,希望有關單位正視其嚴重性,提出解套辦法來鼓勵中小企業更向前衝,更加奮鬥來創造台灣的第二次經濟奇蹟。200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