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時代的因應之道 - 瞭解來自美國之警告

一、前言

世界大蕭條期最初經驗的是1873年的世界恐慌,經此轉期才有世界經濟的長期蕭條。一直到1896年期間,物價平均每年下降2%,但因此大蕭條換來產業革命的工業化開始,經濟才轉好。

進入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大陸為確立長期和平的努力,因無法處理戰敗國的強力不滿,才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立即進入 "冷戰"。國家間對立背後的思想對立長達50年,以致1991年蘇聯聯邦的崩壞,美國變成唯一經過三次大戰爭戰勝的國家。現今全世界無一國家在軍事力或經濟力可凌駕美國,正如確立了所謂的美國一極支配體制下之世界,不管你願不願意,皆無關乎在美國一極支配下。其事實可佐證者為2001年9月11日的紐約各地,同時多起恐怖攻擊,美國要求對恐怖份子之制裁無一國家反對,這還包括體制上與美國不相容的中國大陸在內。

目前全世界秩序都在美國主導下,制壓阿富汗的恐怖行動與推翻海珊的伊拉克戰爭,這背景下存在者是美國國力之強大,這也是將使全世界步入長期蕭條時代。最近的SARS之猖獗真足雪上加霜,所以我們應認清此事實,穩住本身準備長期活在困難中求生存。

二、展望21世紀,將是長達數十年的〝通貨緊縮〞時代

何以能如此斷言?其理由如下列所述:

1.通貨膨脹為戰爭之必然副產品。

2.至少今後七十年可保長期的世界和平。

3.世界的生產供過於求,如中國一般所謂的"世界的工廠"會層出不窮,印度、 孟加拉、中南美洲為其世界型工廠 "後備軍"。

4.正如19世紀通貨緊縮的背景在於產業革命,21世紀通貨緊縮的背景也來自很大的技術革新,即IT(資訊技術)革命。

由於新的經營系統排除中間的躉售,將生產廠家與消費者直接聯繫,使經營效率化更上一層樓,如此,導致全世界的生產量增加與成本降低成為定型化。

三、歷史的教訓

1.19世紀末長達24年的通貨緊縮

從1873年到1896年的24年中間,世界經歷了未曾有的通貨緊縮,世稱"Great Depression"(大蕭條期),其原因在於1871年到1914年間沒有大國間的戰爭。這24年裡,物價以每年平均下降2%的速度下滑,歐洲列強各自搶得殖民地,而蒸氣船與鐵道網也迅速在世界各地擴張。

在和平的環境下,各種技術革新與生產方法的改善與日俱增,如砂糖由"甜菜"製造,生產地由熱帶(甘蔗)擴展到寒帶,生產量增加10倍,而價格則下滑到只剩1/4,因此,一般平民的"食"生活大大改善。

2.1990年代以後

由於東西之牆(柏林圍牆)的崩潰,冷戰結束,舊共產圈加入到資本主義體制後的世界情形與上述(1873-1896)很酷似。由於舊蘇聯以及中國之輸出擴大,鋁及鋅等的國際價格在10年裡下滑三到五成。

IT革命,通訊的發達也把阻止國外勞動力進口的牆壁打破了,正如印度的一家稱為「24/7 Customer」的公司,以歐美1/10的工資把經由網路送進來的美國醫院的數據轉換為 「電子病歷」一樣(24/7標榜每週7日,每天24小時)。

日本的土地資產與尖峰期(1990相比 ,2000年底已減少日幣965兆日圓,大幅縮水,其長期利息則破四百年來的世界紀錄,為史上最低,四處蔓延的通貨緊縮也把以「通貨膨脹」為前提的既存制度從根本加以搖撼,其典型例子為年金制度。

日本的全國信用金庫厚生年金基金於2002年11月致函給已退職的信金OB(即已退職的加入年金之人員)約七萬人,說明由於年金運用困難、生息狀況不理想,將減付15%之年金給付。由於不堪長期虧損,日本已有170個厚生年金基金解散了。以股價上漲與加入者年增為前提的年金與保險財政,正面臨 "重新洗牌"的困境。

(2002.12.7日經)

在通貨膨脹期,即使有過剩債務,由於物價上漲,因此實質債務減少,時間把問題解決掉了,但在通貨緊縮期,隨著時間的經過,其傷口會愈來愈不好收拾。

四、長期的世界和平源自美國的〝老大哥支配〞

1.911事件讓世界看清「美國的老大哥支配體制」已然確立

從2001年9月11日發生史無前例的多件恐怖事件,到10月7日美國在阿富汗開始作戰,於短時間內把庇護賓拉登的塔利班政權趕出國外,在整個作戰中(包括訓練及運輸中之事故),美軍喪失不到100名人命,相較於19世紀英國三次自印度出兵攻擊阿富汗,兵員損失高達四萬人,但三次均未能成功,可看出美軍軍事力之空前龐大、史上未有。

什麼是美國的 "老大哥支配體制"呢?就是無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地域紛爭,在美國的強權指導之下,當事國雙方均不得不坐下來談,上了"談判桌"而非以武力解決。

如果拒絕美國的調停會怎麼樣?這就代表了與美國敵對,如果不理會美國的意向而強行訴諸武力,美國會立即行使世界最強的軍事力加以猛烈的攻擊。

2.壓倒世界的美國軍事力

美國的軍事預算一年有4,000億美元之多,為日本的10倍,EU15個國家加在一起的軍事預算也才不過2,000億美元,而蘇俄全年的GDP也才不過4,000億美元。因此,在精益求精的軍事研發下,美軍戰備之精良與其他各國差上一大截,這也是美軍軍事力能壓倒世界之故。

3.美國的民主制度與迅速決斷的政治力

由於總統制行之有年,且遇事判斷、決斷之反應能力頗強,因此,各國對美國的領導與決策能力頗有信心,也因此產生"老美老大哥說了就算數"的氣氛與環境。

五、個人與全業如何應付〝通貨緊縮〞時代。

1.企業方面

產品只是廉價並不一定賣得出去,要講求特殊化、差別化,要有能力集合〝異質的人才〞於一處,並把他們組合成為一個計劃小組(Project Team),這種集才及組合能力愈強的企業愈有前途。

2.個人方面

(1)在通貨緊縮時代,消費方面會遇上要"品質"或要 "廉價"的抉擇,只能自己"看著辦"。

(2)要成為具有強烈個性的人。以日本當今(2002年)首相小泉純一郎為例,他 不打麻將、不上卡拉OK、不打高爾夫及拒絕一般性應酬。他不具有個人事務所、不具有私家車,去哪裡都坐計程車,更離譜的是沒有所謂的"手下"(部屬),這種人能當上日本首相表示日本的政界有希望、有新氣象,因為他打破並徹底否定日本傳統「以和為貴」的原理原則,而猶能成功坐上首相寶座,正象徵21世紀的日本政治家具有了改革魄力。

(3)愛惜光陰。在「通貨緊縮」時代,要大家都幸福實在是難上加難,只有具有強烈個性的人才能活的很好。有效利用時間,企圖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專才,才能在通貨緊縮時代遊刃有餘。

六 、結論

處在長期 "通貨緊縮"的時代,正確的"歷史認識與情勢判斷"是不可或缺的。日本所謂的"失去的十年"(1992~2001),正是由於情勢判斷錯誤、一直以為能夠脫離 "通貨緊縮"時代,而打出不正確的施政策略與方案。

其實在通貨緊縮下的國家之經濟政策基本上有三原則:j否定國營企業,k撤銷對經濟活動的管制,l確立自由貿易體制。捨此三原則,則無法從事經濟活動。其結果世界各國均統合在一個市場內,並帶來激烈競爭,民間企業不僅在國內競爭,也要不斷跨國競爭,員工與企業管理階層均應體認此事實而具有〝危機感〞。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