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之行 談共產體制及民主體制之經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印證書本最有效的方法。在一次偶然機緣中,我隨著內人參加樹德科技大學的董事會為期九天的俄羅斯學術研討會,有機會讓我能夠親身造訪這個共產主義發源地,解開心中在意識型態對立上無緣涉足的禁地,我利用這個機會,與內人一起踏上俄羅斯之行。

經過韓國轉機,長途飛行後終於抵達莫斯科國際機場,看到機場老舊的設備與機場外眾多行乞的遊民與學齡孩童,讓我感觸良多,發覺共產主義在自由經濟競爭的機制下徹底破產瓦解,不是沒有理由的。接下來幾天的行程,我們除了參觀歷史景點外,同時也參觀各項公共建設(如地下鐵等),對共產主義統治七十年的俄羅斯在蘇聯帝國瓦解後國家民生凋敝的種種現象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趟俄羅斯之行帶回來的不僅是回憶,還有思想不同國家的共產體制下經營造成了經濟蕭條,人民窮苦的結果,針對不同環境的「營運」經營心得,可說是收穫豐富之行。

俄羅斯在七十年的共產主義統治下,採行集權統治,國家囊括所有可以運用的資源,用在軍備競賽與大型公共建設上,對於民生工業與建設寥寥無幾,人民在極度封閉的鐵幕中,任何貢獻與付出無法得到合理的回饋,因此造成生產力低落、工作品質下降、競爭力喪失等情況,在共產主義瓦解後,西方國家新思維入侵,國營企業失去保護傘、紛紛倒閉,失業率竄升,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俄羅斯現今社會中,這也就是為何有這麼多的遊民與乞丐充斥在這個號稱第二世界強權的國家中。

我認為治理一個國家和經營一個公司道理是相同的,共產主義國家以現今股份有限公司來比喻,猶如經營者只重視公司本身與股東的利益,對員工福利及貢獻卻極度忽視,其責任感比例,對股東於公司的責任率佔了90%,員工只佔10%。以公司利益為經營導向,而不是以人性為中心的經營方式,是典型的Strong Company為主的經營,如此一來,公司可能會出現因利益為導向的繁榮假象,在員工努力付出得不到對等的回饋,向心力自然薄弱,認同感降低、生產力下降,公司將無法永續經營,甚至遭到淘汰的命運。現今不少知名大公司傳出掏空資產、財務危機、步向瓦解後塵,不會令人訝異。

反觀自由民主國家,在治理國家,猶如企業採取利潤分享員工、顧客的人性經營方式,以人為企業的最重要資產,其責任感比例員工至少佔50%,社會、國家佔20%,公司與股東只佔30%。企業以人為本,在追求利潤成長之際,同時照顧員工,股東乃至顧客與社會責任,這種經營模式建構的是Excellent Company,員工享受付出的回饋,以公司的成長為自己的責任,以各種提案改善生產流程,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生產力與業績,以TQM為中心經營公司上下一條心,自然有辦法創造新的高峰,面對各種嚴酷的挑戰,得永續經營。

魚會爛從魚頭開始腐化,任何一個公司的經營者是公司的靈魂,背負公司成敗與發展,企業經營者應該具有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照顧員工、股東、顧客、國家與自然環境的責任,重視員工教育,以人性為經營導向,實行TQM以全體參與品質經營的精神,讓每一位員工以公司興衰為己任,自然能夠得到認同,生產力獲得提升。反之,忽視員工、缺人性管理、員工對公司喪失信心,如此,再大的企業也會像俄羅斯一樣,難逃人民的怒吼,在一夜之間瓦解。2000.12.01

不同體制的企業(國家)經營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