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力量

一、前言:

這次奉政府指派以顧問身份前往非洲的我國邦交國-史瓦濟蘭王國(Kingdom of Swaziland),輔導其政府有關單位推動建立發展其中小企業之體系,全程時間為二週。

史國面積為台灣的一半,人口約100萬,係處於南非共和國的東北方一個小國,其氣候與澳洲雪梨相似,6月左右最冷,目前8月正逢初春氣候宜人,但早晚與中午溫差相當大。史國經濟資源遍地都是綠地,甚多森林、農作物,水資源與地下的未開

採礦產等蘊藏量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史國資源雖豐富,但教育推行不夠普及,最高學府史國大學只有一所,每年培養各領域畢業生600人左右,高職亦僅有一所,人數亦僅每年600位左右畢業生,其餘中小學正在極力增設,目前擬推動9年義務教育。

因受過教育的人力太少,無法使這些資源充份發揮在經濟建設方面,幸賴國王以下有些部會首長、留學海外回國者高瞻遠矚,了解到發展國家經濟必須優先輔導中小企業的發展,解決其國內日趨嚴重的失業問題,再逐次擴展到大企業。

二、教育應以人才為本

目前史國經濟發展情形和我國在民國40年代、50年代的情況相似,係以農業(第一次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台灣經濟發展初期,重視教育人才義務教育之6年,逐次提高到現在的9年義務教育,全民教育的推行奠定了我國的農業工業化的根基,農產品加工提高附加價值,鼓勵外銷為政策主軸,當時的政府設計規劃者多數為技術與工程為主的官員,都受過相當高的專門教育,致力發展以工業立國來代替農業掛帥的發展政策,才有今天台灣的經濟奇蹟。

史國的經濟發展應以培養人才、全民教育為第一,受過教育的人越多,才能吸引外人的投資及本土中小企業的建立,進而使國家之經濟得以順利起飛,教育出來者即是其原動力。

三、教育使人發揮其才華是無可置疑的

我國教育雖然強調德育、智育、體育與群育的四育均衡發展,但是大家都把重點放在智育上面,留學國外優秀的學術與科技人才之成就便是其例。

不過,我們在德育與群育上的重視略有不足,以致社會上發生許多違反倫理或造成不法的事情,以群育而言,和日本人相較,我們個人單打獨鬥之能力高強,但都敵不過日本人之團結力量,以致台灣無法形成類似日本經濟大國的實力。因此,我們應把我們的優良傳統教育亦即德、智、體、群四育並重的精神再加以推廣介紹,並給史國使他能從培養人才著手,相信將來對其產業的貢獻是相當大的。

四、具備三識的人才

各種任務的完成須具備以下三識:

1.知識:

知識的具備是最起碼的條件,其來源可以從學校之教育以至各種書報、雜誌或聽講演、參加研討會中取得,這些都有助於增加吸收知識與技術的機會。

2.見識:

有了知識,再經過磨練徹底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便產生了應付各種任務之智慧,凡事便可迎刃而解,同時可順應環境變化,適應並充份發揮自己的才能,這種從本 身演變出來的智慧就是見識。

3.膽識:

有了知識,又有了見識,遇到事情就可以產生決斷力,隨之執行確認其效果與收獲。

現代的教育少不了這三識的培養,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五、國家與企業的經營最重要之源頭在教育

經營企業有六要素(六個M),亦即MAN、MONEY、MATERIAL、MACHINE、MARKETING、MANEGEMENT,其中MAN即是人。無論如何應該排在第一要素,沒有人一切即停頓以至潰散,但企業中的人必須是有用的人才,企業之營運發展方能起動。但企業中的人才,我們要的是〝人財〞並不是要只做簡單給予工作的〝人在〞與常與公司政策反對、搗蛋、煽動而不做事的〝人罪〞等人才。卓越的公司注重人才的教育,其教育訓練費用的多少與其訓練制度之完整與執行徹底有絕大的關係,經過有計劃的訓練,把一般公司佔有60%的〝人在〞與20%的〝人罪〞經過教育之薰陶,培養變成人才都是公司財富的人財,只要公司的人財充沛,他們就有能力把資金、材料、機械設備、市場行銷、規劃經營以品質為中心之管理制度,並落實決策,執行其職責,時常檢討、考核,再改善與調整,並逐次變更計劃,不斷的轉動由P(計劃)、D(執行)、C(考核)至A(調整)循環不息,企業才得永續經營。

國家的經營當然比經營企業還困難,相信在英明的國家元首與內閣各部會首長等高階層領導者的重視教育下,不斷培養人才,避免發生人才之斷層,國家力量的展現應是無止境的,如此一來國家將更繁榮、更發展,人們在地球上就能和平共存。199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