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荒野趴趴走】蟋蟖蝗螞 四小蟲各有所藏/台灣大蝗

  【與荒野趴趴走】蟋蟖蝗螞 四小蟲各有所藏/台灣大蝗

文/台灣大蝗

圖/台灣大蝗

活動地點/高峰植物園

日期/2020年08月15日

           從小喜歡昆蟲的我,中班開始就會跟著安親班的哥哥們到附近的公園抓蝗

蟲,當時沒有什麼蝗蟲是不敢抓的,直到看到了台灣大蝗的若蟲,沒有翅膀遮

掩的腹部,就像沒穿褲子的小朋友一樣大剌剌的露出屁股悠閒的在草地中大快

朵頤。而我從小就不喜歡蚯蚓、毛毛蟲等等軟軟的生物,蝗蟲一節節裸露的腹

部更讓我想起這些生物,帶著既害怕又興奮心情大喊這邊有隻超大的蝗蟲後,

剩下的就是躲遠遠的看他被哥哥們抓進寵物盒裡,完全不敢靠近 !


           加入了荒野解說員後,總要經過幫自己取自然名的階段,幾經思考後就決定台灣大蝗作

為我的自然名,希望可以藉由這個名字更不害怕他。而因為取了這個自然名,更讓我心中產

生了一個要去認識全台灣所有蝗蟲的目標,除了加入臉書的蟲類社團吸收前輩經驗外,翻找

嘎嘎昆蟲網內的直翅目圖鑑、記錄各直翅目的辨識特徵也是必須的。

          去年,十八尖山的新組長-烏烏要為今年的解說活動招募總召,我答應的當下就決定要以

直翅目作為主題,再參考射鵰英雄傳內的” 琴瑟琵琶 八大王一般頭面 魑魅魍魎 四小鬼各自肚

腸”,改編成” 蟋蟖蝗螞 四小蟲各有所藏”作為此次解說的標題,這場解說的序幕就此展開。

          因為直翅目的昆蟲在野外機動性較強,大大的增加了觀察的難度,因此這

次的活動解說員們準備了許多的觀察盒,在活動開始前就會先找蟲,並請蟲蟲

們先移駕進觀察盒中方便民眾觀察。活動當天下午,新竹下起了大雷雨,雖然

活動開始前雨就停了,原本還擔心這場雨會不會影響到直翅目出現的數量,但

濕濕的草地卻不減蟲蟲們出來活動的興致,許多探勘沒看到的蟋蟀都在雨後出

來活動,馬上就請他們進觀察盒休息一下,活動結束後再將他們送回家。

           活動開始後,總共分成3組,第一組由蜥蜴帶領著忍冬從下方的菜園發,

第二組烏烏領軍,配上強大的艾草和風船葛,與民眾在高峰植物園招牌後的草

地上開始認識各種蝗蟲們,而最後一組則是由赤頸鶴老大帶著同是護蛙班的大

目鮪和山茶花,在螽斯區開始觀察。

          直翅目的昆蟲總共分為5大類,分別有蝗蟲、螽斯、蟋蟀、灶馬以及螻

蛄,除了住在土裡面螻蛄比較難看到之外,其他四類在高峰植物園都可以看的

到。而大家常常都說的蚱蜢,其實是直翅目的俗稱喔。在解說員的領下,各

位小朋友也從一開始的害怕,慢慢的敢用手摸,到最後甚至都讓蝗蟲爬上身

了。 

         除了讓民眾觀察在盒中的直翅目外,這此的活動也會讓民眾親自下場,體驗看看找蟲的

樂趣。但畢竟直翅目的昆蟲都善於躲藏,除了成蟲會飛之外,蝗蟲的若蟲也具有強大的後腿

可以幫助跳躍逃離危險;螽蟖若蟲體色與居住環境顏色非常相似;蟋蟀則是善於在地表、落

葉堆中穿梭,要找到他們還不容易呢~


          看完了白天常見的直翅目後,最後解說員則是要帶領大家去看今天最後一類直翅目-灶馬,灶馬喜歡住

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在野外通常都是晚上才看的到他的蹤跡,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在古時代常常可以在

灶房內發現他,成語”蛛絲馬跡”內的馬,就是在說灶馬喔~而灶馬又有一說是灶王爺的坐騎,是個不常見但

是又與大家生活有連結的可愛昆蟲。高峰植物園對面的十八尖山,剛好有一些防空洞,當這些防空洞喪失

使用功能荒廢後,陰暗潮濕的環境就剛好成為了灶馬的家。

         經過了此次的解說活動,想必各位民眾對於這些住在草裡的小傢伙們又更

了解一些了吧,希望下次遇到他們時,可以更正確的知道他們的名字,也謝謝

各位解說員的幫忙,才能讓此次的活動圓滿落幕,圓了總召的一個心願。我是

總召台灣大蝗,謝謝大家看完這次的解說花絮,下台一鞠躬。